扬尘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性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和配合。以下将详细介绍扬尘治理的主要管理部门及其职责。
扬尘治理的主管部门
环保部门
环保部门是扬尘治理的重要管理部门之一,负责制定和实施扬尘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协调和督促其他相关部门履行扬尘污染防治管理职责。环保部门的职责在于制定宏观政策和标准,确保扬尘治理措施的合法性和科学性,同时通过监督检查和执法手段,推动各部门和企业落实防治措施。
住建部门
住建部门负责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活动的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包括施工现场的围挡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安装、物料覆盖等措施。住建部门的职责在于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制定施工规范和标准,推动施工单位落实扬尘防治措施,减少施工扬尘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交通运输部门
交通运输部门负责管理道路和港口码头等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扬尘污染防治,包括道路清扫、洒水降尘等措施。交通运输部门的职责在于减少交通施工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通过优化交通管理和作业方式,降低道路扬尘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城市管理部门
城市管理部门负责市政公用设施、城市道路清扫保洁、绿化等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责在于通过城市管理和执法,确保城市环境整洁,减少城市道路和公共区域的扬尘污染,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扬尘治理的具体措施
施工扬尘治理
施工现场必须设置连续、封闭的硬质围挡,实行封闭管理,施工工地出入口应安装车辆冲洗设备和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运输车辆必须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工地。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施工现场的扬尘排放,防止车辆带泥上路,确保施工环境的整洁和空气质量的改善。
道路扬尘治理
对城市道路进行定期清扫、洒水降尘,采取分段开挖、分段回填的方式施工,已回填后的沟槽应采取覆盖或者洒水等抑尘措施。道路扬尘治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道路积尘,防止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提升城市道路的清洁度和空气质量。
物料堆放和运输扬尘治理
物料堆放场所应划分区域和道路界线,及时清除散落的物料,保持物料堆放区域和道路整洁,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应采取密闭、吸尘等防尘措施。物料堆放和运输扬尘治理措施能够减少物料堆存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防止物料散落和飞扬,改善环境质量。
扬尘治理的技术手段
科技手段的应用
科技手段在扬尘治理中的应用包括全域治尘走航车、远程监控视频、无人机等,这些手段能够实现动态监测、实时传回数据,提升监管效能。科技手段的应用能够提高扬尘治理的效率和精准度,帮助监管部门及时发现和处理扬尘污染问题,推动扬尘治理工作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扬尘治理涉及多个主管部门,包括环保、住建、交通运输和城市管理等。各部门通过制定和实施具体的治理措施和技术手段,协同合作,有效减少扬尘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扬尘治理将更加科学、高效,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扬尘治理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扬尘治理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利用抑尘技术:
- 生物纳膜抑尘技术:通过在物料表面形成一层薄膜,阻止粉尘颗粒物的扩散。
- 云雾抑尘技术:通过喷洒细小水雾,增加空气湿度,使粉尘颗粒物沉降。
- 湿式收尘技术:通过喷水或雾化水,捕捉和回收粉尘颗粒物。
-
洒水和绿化:
- 在建筑工地和道路两旁多洒水,保持地面湿润,减少扬尘。
- 在道路两旁植树造林,增加绿化覆盖率,减少裸露地面,降低扬尘。
-
增加墙面粗糙性:
- 在立交桥等建筑物的墙面上增加粗糙材料,帮助滞留尘粒,减少扬尘。
-
减少屋顶粉尘:
- 清理城市楼房屋顶的积尘和废物,并在屋顶铺设碎石层,起到吸尘和降温的作用,减少扬尘。
-
施工工地扬尘治理:
- 封闭围挡:施工现场必须设置封闭的围挡,防止扬尘扩散。
- 道路硬化:施工场区的主要道路应进行硬化处理,并采取洒水压尘措施。
- 裸露地面覆盖:对施工现场内的裸露地面、土方等进行覆盖,防止扬尘。
- 运输车辆管理:运输土方、渣土的车辆应采取封闭或遮盖措施,防止沿路遗漏或抛撒。
- 湿法作业:在土方作业时,采用喷水湿润沙土,减少扬尘产生。
-
道路清扫保洁:
- 提高道路清扫保洁水平,采用机械化清扫和洒水相结合的方式,减少道路扬尘。
-
智慧监管:
- 利用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设备,实时监测扬尘污染情况,提升监管效能。
如何有效监管工地扬尘污染
有效监管工地扬尘污染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措施,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策略和方法:
1. 落实“六个百分之百”要求
- 工地周边围挡:设置连续、坚固的围挡,并定期清洁维护。
- 物料堆放覆盖:对易扬尘物料、土方、建筑垃圾等实施100%覆盖或密闭存储。
- 土方开挖湿法作业:在土方开挖、拆迁等环节推行湿法作业,通过洒水降尘、喷雾抑尘等措施减少粉尘产生。
- 路面硬化:施工现场主要道路进行硬化处理。
- 出入车辆清洗:工地出入口设置标准化冲洗平台,确保车辆“净身出场”。
- 渣土运输车辆密闭运输:渣土运输车辆必须密闭运输,防止“跑冒滴漏”。
2. 加强执法力度
- 日常巡查与随机抽查: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自然资源和规划等执法部门应加强日常执法监督检查,定期通报问题,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处罚。
- 联合执法: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强化源头防控,严厉打击扬尘污染行为。
3. 科技赋能与智慧监管
- 在线监测与视频监控:在施工现场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设备,实时监测扬尘污染情况,并与相关部门联网。
- 智慧工地平台:依托智慧工地平台,实现扬尘管控信息化、智能化,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4. 落实属地责任
- 区域监管:属地板块要切实履行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责任,加强对城市、重点镇、城郊接合部、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监管。
- 建立长效机制:完善扬尘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实施建设工地扬尘精细化管理。
5. 强化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
- 制定专项方案:要求施工单位制定“一工地一方案”,指定扬尘整治责任人,建立全流程防控体系。
- 建立台账:施工单位应建立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台账,记录洒水降尘、车辆冲洗、物料清运和覆盖等情况。
6. 公众参与与宣传
- 宣传指导: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扬尘污染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 举报机制:建立扬尘污染举报受理机制,鼓励公众参与监督。
扬尘治理达标的标准是什么
扬尘治理达标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施工场地“六个百分百”标准
- 工地周边100%围挡:施工现场必须设置连续、封闭的硬质围挡,高度符合相关规定,并保持整洁美观。
- 物料堆放100%覆盖:所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必须严密覆盖,或采取绿化、固化等措施。
- 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现场出入口应设置自动冲洗装置,确保车辆底盘和车轮干净后方可驶离。
- 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主要通道、进出道路、材料加工区及办公生活区地面必须硬化处理。
- 在建工地100%湿法作业:施工现场应安排专人负责洒水降尘,特别是在干旱和大风天气下。
- 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运输车辆必须采取密闭措施,防止物料沿途洒落。
其他扬尘治理要求
- PM10浓度控制:施工现场的PM10浓度应控制在100μg/m³以下。
- 视频监控和在线监测:施工现场应安装视频监控和扬尘在线监测设备,并与相关部门联网。
- 喷淋洒水抑尘:施工现场应安装喷淋系统,确保每2-4小时开启一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
- 拆迁工地湿法作业:拆除工程应采取湿法作业,配备洒水、喷雾等防尘设备。
- 渣土密闭运输:渣土车辆必须安装GPS装置,确保运输过程中无外露、无遗撒。
地方性标准
不同地区可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更为严格的地方性标准。例如,河北省在“六个百分百”基础上增加了“八个标准”,包括视频监控、PM10在线监测设备安装并联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