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都昌詹氏的字辈是了解其家族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面。以下是关于都昌詹氏字辈的详细信息,包括其起源、分支、迁徙和传承等方面的内容。
詹氏字辈的起源
源自黄帝后裔
詹姓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有虞氏称帝之后,将黄帝的后裔分封为九侯伯,其中被封于詹地的人建立了詹国,形成了詹氏族人,子孙以詹为姓。
这种起源方式表明詹姓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其后裔的封地成为了詹姓的重要来源。
源自周王室
詹姓的另一支源自春秋时期周宣王给庶子的封地,詹文侯因封地在詹地而得名,其后裔子孙以封国之称为姓氏。这一支系的詹姓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周王室的分封制度使得詹姓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广泛分布。
源自官职名
詹姓中还有部分族人与伊姓起源和来历的一个分支一样,都是源自祖先的官职名,比如古代负责占卜的官职叫做詹尹,其后裔子孙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
这种起源方式反映了詹姓在历史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官职名作为姓氏的来源之一,显示了詹姓在不同社会阶层中的分布。
都昌詹氏的分支和迁徙
四大支系
都昌詹姓承袭《河涧世家》,前后分为四大支迁人,分别来自浮梁、安义、进贤和鄱阳。第一支詹徽于后周显德初年避乱迁至都昌。
这种分支和迁徙情况表明都昌詹姓在历史上的流动性和适应性,不同支系的迁徙路径和时间反映了家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存和发展策略。
具体村落分布
都昌詹姓分布在全县七十八个自然村中,如大港镇丹凤村委会下埠村、和合乡滨湖村委会老舍村等。具体的村落分布显示了詹姓在都昌地区的广泛传播和深远影响,每个村落都有其独特的家族历史和传统。
詹氏字辈的传承
旧世派和新世派
都昌詹氏的世派分为旧世派和新世派,旧世派共分十七支,每支20字,新世派则在2004年进行了修订和新增。字辈的传承显示了詹氏家族对家族传统和辈分的重视,旧世派的稳定性和新世派的修订反映了家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适应和变革。
具体字辈
都昌詹氏的字辈包括“德子希本邦,天全宠继光,肃恭遵祖训,乾元开泰昌”等。这些字辈不仅具有家族标识的作用,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家族期望,体现了詹姓家族对后代的教育和期望。
江西九江都昌詹氏的字辈起源多样,源自黄帝后裔、周王室和官职名等。其家族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迁徙,形成了四大支系,分布在全县多个村落。詹氏字辈的传承历史悠久,旧世派和新世派的设置显示了家族对传统的重视和适应,具体字辈则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家族期望。
江西九江都昌詹氏字辈的排列规律是什么?
江西九江都昌詹氏字辈的排列规律主要体现在其家谱字辈的传承和组成上。以下是对都昌詹氏字辈排列规律的详细分析:
字辈的组成和含义
都昌詹氏的字辈由一系列具有特定含义的词语组成,这些词语往往反映了家族的价值观、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例如,字辈中常见的词语如“德”、“天”、“肃恭”、“乾元”、“美德”、“英豪”、“义协”、“治保”等,这些词语不仅体现了家族对道德、天命、恭敬、开创、美德、英雄、正义和治理的重视,也展示了家族对子孙后代品德和行为的期望。
字辈的传承方式
都昌詹氏的字辈通过家谱的形式得以传承。家谱是记录家族历史、血缘关系和字辈的重要文献,每代子孙在出生时都会根据家谱上的字辈来确定自己的辈分和名字。这种传承方式不仅确保了家族血统的延续,也使得家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得以代代相传。
字辈的历史背景
都昌詹氏的字辈排列还与其历史背景密切相关。例如,都昌詹氏的始祖詹徽在后周显德年间迁徙至都昌,并在此定居。他的后代在编修家谱时,为了纪念祖先的功绩和传承家族的文化,制定了特定的字辈。这些字辈不仅反映了家族的历史渊源,也体现了家族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字辈的排列规律
都昌詹氏的字辈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常采用四字一句的形式,每句字辈都包含了特定的含义和期望。例如,旧世派(17世至36世)的字辈为:“德子希本邦,天全宠继光。肃恭遵祖训,乾元开泰昌。”新世派(37世至106世)的字辈为:“美善学传家则,道德华辉显。会逢平定普,义协治保强。”这些字辈不仅在字数和结构上保持一致,而且在内容上也相互呼应,体现了家族对品德、学问、正义和治理的重视。
都昌詹氏始祖是谁?
都昌詹氏的始祖是詹仁轩。
詹仁轩生于南宋理宗赵昀时期的宋宝祐五年(1257年),是都昌詹氏发脉祖詹徽的十五世孙,詹克明的七世孙。他早先居住在庄头畈(今大港镇梅溪水库前),后来“复赘”二都朱氏,有姻缘背景。詹仁轩的儿子詹道隐也娶了朱氏,生有四子,分别是渊、清、溟、海,自此赤石支派开始枝繁叶茂。詹仁轩的裔孙在都昌分布广泛,涉及和合、大沙、三汊港、阳峰、汪墩、都昌镇等乡镇的50多个村庄。
江西九江都昌詹氏家族有哪些著名人物?
江西九江都昌詹氏家族历史悠久,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以下是一些代表性人物:
-
詹仁轩(1257年-?):都昌詹氏的发脉祖,南宋理宗赵昀时期的人物。他因“复赘”二都朱氏而有姻缘背景,其后裔在都昌繁衍兴盛。
-
詹绶(1749年-1832年):清朝时期的举人,曾任抚州崇仁县教谕、赣州府定南县训导、九江府瑞昌县教谕、建昌府南昌县教谕等职。他精于小楷,著有《万卷楼》诗稿和《栖霞山房文稿》。
-
詹祖煇(1798年-?):清朝时期的贡生,由皇帝授予同知衔,相当于正五品的知府副职。他在五代同堂时,获得皇上赐“七叶衍祥”匾额和褒奖的缎匹银两。
-
詹祖烁(1805年-?):清朝时期的贡生,钦加翰林院待诏,例授奉直大夫。他是詹祖煇的弟弟,同样在枫树村繁衍了兴盛的人脉。
-
詹元浒(1936年-2009年):现代人物,曾任都昌县司法局局长、县人大党组副书记等职。他因在司法和水产工作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多项省级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