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不锈钢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元素:
- 碳(C):含量应不超过0.08%。
- 硫(S):含量应小于0.03%。
- 磷(P):含量应小于0.035%。
- 锰(Mn):含量不超过2%。
- 硅(Si):含量不超过1%。
- 钼(Mo):含量在2%至3%之间。
- 铬(Cr):含量在16%至18.5%之间。
- 镍(Ni):含量在10%至14%之间。
这些元素共同作用,赋予了316不锈钢优异的耐腐蚀性、耐大气腐蚀性和高温强度,使其在各种苛刻的条件下都能表现出色。
316不锈钢成分对照表
元素 | 含量范围 |
---|---|
碳(C) | ≤0.08% |
硅(Si) | ≤1.00% |
锰(Mn) | ≤2.00% |
硫(S) | ≤0.03% |
磷(P) | ≤0.035% |
铬(Cr) | 16.00%~18.50% |
镍(Ni) | 10.00%~14.00% |
钼(Mo) | 2.00%~3.00% |
不同标准下的316不锈钢化学成分
不同国家的标准对316不锈钢的化学成分要求略有不同,但总体上差别不大。例如,日本标准JIS G4305规定镍含量应在12-15%之间,而中国国家标准GB/T24511-2017和美国ASTM A240标准规定镍含量应在10-14%之间。
新旧标准对比
根据新标准GB/T713.7-2023与老标准GB/T4237-2015的对比,新标准对硫(S)元素的控制要求为<0.015%,而老标准对硫(S)元素的控制要求为<0.03%,说明新标准对杂质控制的要求更高。新标准将S31653和S31658镍(Ni)元素的最高含量改为13%(10.0-13.0%),而老标准中S31653和S31658镍(Ni)元素的最高含量为14%(10.0-14.0%)。
这些化学成分的微小差异可能会影响316不锈钢的性能,因此在选择和使用316不锈钢时,应根据具体应用需求和标准要求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