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4年课后延时服务最新政策,综合多部门文件及各地实践情况,主要调整与规范如下:
一、政策背景与目标
为缓解家长接送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部联合发改委、财政部等四部门于2024年12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课后服务为“非教学性延时服务”,需遵循学生自愿、家长同意原则。
二、核心调整内容
-
推行5+2服务模式
2024年春季学期起,全国范围试点推行“5+2”模式,即每周五天提供学科类课后延时服务(如15:30-17:30),周二为兴趣活动日,涵盖体育、美术、音乐等,但不得用于集体补课。
-
服务内容规范
-
严格限制在课后延时时间内进行集体教学或补课,仅能开展辅导答疑、作业完成指导及兴趣拓展活动。
-
鼓励学校结合自身条件,探索“学校+家委会”“学校+志愿者”等创新服务形式。
-
-
经费保障与收费原则
各地按财政补助标准落实经费,明确服务对象为自愿报名的学生(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特殊困难家庭等可免收费用)。例如开封市市区课后服务收费标准为每小时不超过2元。
三、实施要求与挑战
-
学校管理 :需建立课后服务专员制度,对教师进行定期考核,确保服务质量。
-
家长参与 :服务内容需提前向家长公示,取得学生主动报名后方可实施,严禁强制参与。
-
政策反馈 :部分地区(如北京)作为试点,通过调整服务时间(如延长至17:30)优化家长接送问题,但全国统一推行5+2模式仍面临家长对作业负担的争议。
四、未来展望
2024年政策试点后,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优化,但全国统一推行5+2模式尚未全面实施。未来需在规范服务内容、减轻学生负担、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以上信息综合自教育部官方文件及各地教育部门通知,供全面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