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泌水率检测报告通常包含以下核心内容,综合多个标准试验记录及方法整理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样品信息
- 样品编号、名称、工程部位/用途
- 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砂、碎石、水、外加剂等材料规格及用量)
- 试验依据标准(如T0531-2020或T0528-2005)
-
试验条件
- 环境温度、湿度
- 检测日期、地点、设备信息(如压力泌水仪、量筒、振动台等)
二、试验方法
-
压力泌水率测定(适用于集料最大粒径≤31.5mm的混凝土)
- 试样分两层装入压力泌水仪缸体,每层插捣25次并振实至表面无气泡;
- 加压至3.2MPa,分别在10s和140s读取泌水量(V₁₀、V₁₄₀);
- 计算压力泌水率:Bv=(V₁₀/V₁₄₀)×100%。
-
常规泌水率测定
- 试样装入容量筒并记录初始质量,定时吸取泌水量;
- 计算泌水率:B=(总泌水量/拌合用水量)×(试样质量/总质量)×100%。
三、数据记录与计算
-
关键参数
- 容量筒质量、试样总质量、泌水总量;
- 拌合用水量、吸水时间与累计泌水量。
-
典型表格格式
参数 基准砼 掺外加剂砼 筒质量G₀ (g) a A 筒及试样质量G₁ (g) b B 泌水率 (%) c C *注:泌水率比=掺外加剂砼泌水率/基准砼泌水率×100%*。
四、结论与签章
- 泌水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限值(如普通混凝土泌水率一般≤2%);
- 试验人员、复核人员签名及日期。
示例引用格式:
泌水率试验需在恒压条件下分时段记录泌水量,并以压力泌水仪测定V₁₀与V₁₄₀的比值;常规试验中需结合试样质量与用水量计算总泌水率。报告中需明确基准砼与掺外加剂砼的对比数据。
注:实际报告模板需根据具体试验方法及委托单位要求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