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的问题,综合相关规范及施工要求,具体说明如下:
一、规范依据
-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6-2011)
第8.1.4条规定:“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及浇筑成型过程中严禁加水”,该条款为强制性条文。
-
《预拌混凝土》(GB/T 14902-2012)
第7.5.2条明确禁止施工中随意加水。
-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第6.1.2条同样强调“严禁加水”,否则视为违规行为。
二、禁止加水的核心原因
-
改变水灰比
加水会直接增大水灰比,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水灰比与强度呈反比关系,每增加1单位水,强度可能降低约15%-20%。
-
影响均匀性和密实度
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增强但黏聚性下降,易出现泌水、离析现象,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孔洞等缺陷,降低整体密实度和抗渗性。
-
形成薄弱结构
加水后未充分搅拌的混凝土易形成浮浆层,形成质量薄弱区,后期可能出现裂缝、起灰等安全隐患。
三、特殊情况下的规范处理
-
坍落度损失 :若运输或浇筑时坍落度不达标,应通过添加同品种减水剂或膨胀剂调整配合比,严禁直接加水。
-
施工工艺改进 :优化运输方案(如缩短运输时间、降低温度)、减少泵送高度、及时振捣等措施,避免因坍落度损失而加水。
四、违规后果
-
工程质量问题 :包括强度不足、裂缝、渗漏等,需返工修复,增加成本。
-
法律与经济责任 :违反规范可能导致工程验收不通过,施工单位需承担相应责任。
综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是保障结构安全与耐久性的基本要求,施工方应通过规范操作和工艺改进来满足施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