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混凝土漏振修补的规范方法及操作要点:
一、表面清理与预处理
- 凿除松散层
使用凿子或打磨工具清除漏振区域的松散混凝土,直至露出坚实基层。对蜂窝、孔洞等缺陷需凿成“外小内大”的倒梯形或“V”型槽,深度≥30mm,宽度≥50mm。 - 清洁与湿润
用高压水枪冲洗表面粉尘、油污,确保基层无杂质。修补前保持湿润状态(无明水)以增强粘结力。
二、裂缝及孔洞修复
- 嵌缝堵漏法
- 沿裂缝凿“V”型槽(宽度3-5cm,深度3cm),清理后涂刷专用基液。
- 填充水不漏、堵漏王或塑性止水材料,压实抹平,两侧涂刷防水涂料(宽度≥15cm)。
- 化学灌浆法
- 在渗漏严重的裂缝处预埋灌浆管,使用水溶性聚氨酯或环氧树脂浆液,注浆压力≤0.3MPa,避免管体爆裂。
- 注浆后封堵注浆孔,表面喷涂5mm厚聚合物水泥砂浆并养护5天。
三、修补材料选择与施工
- 材料要求
- 选用高强修补砂浆(如A2、A3修补料)或聚合物水泥砂浆,掺入膨胀剂(比例8%)以提高抗裂性。
- 防水部位需添加水泥用量1%-3%的防水剂。
- 分层修补
- 分层填补缺陷,每层厚度≤20mm,压实至与原混凝土齐平,棱角处用靠尺修正。
- 严重漏振区域采用增强修补法:剔凿至钢筋层,清理后分层抹灰并刮涂耐久性薄层修补料。
四、养护与验收
- 保湿养护
修补完成后覆盖湿布或喷涂养护剂,保持表面湿润≥5天,避免收缩开裂。 - 强度检测
养护7天后进行回弹法或钻芯取样检测,确保修补区域强度≥原设计强度等级。
五、特殊情况处理
- 涌水孔洞:预埋导水管排水,待聚合物砂浆硬化后封堵。
- 背水面渗漏:采用背水面封堵材料直接封堵水源,配合防水涂料加强处理。
以上方法需结合现场实际选择,并遵循《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GB 50367)及《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相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