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嘱核对漏签字是医疗工作中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其成因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制度执行不到位
-
医嘱核对流程不规范
护士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如核对医嘱时未查看当日新增医嘱栏、未点开医嘱页面核对完整信息,或仅依赖床号而非姓名识别患者。
-
交接班制度不完善
接班护士未主动核对需下一班执行的医嘱,或因遗忘、未交代导致漏签名。
二、责任心缺失
-
工作态度不严谨
部分护士责任心不强,对医嘱执行流程敷衍了事,甚至存在“慎独”意识淡薄的情况。
-
职业倦怠影响
长期高强度工作导致护士疲劳,影响工作细致度,增加漏签风险。
三、工作负荷与监管问题
-
护士工作强度大
住院患者多、查房频繁时,护士可能因时间紧张而忽略医嘱核对环节,尤其在午间或夜间值班时更易发生。
-
监管力度不足
医院对医嘱执行的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护士违规操作时未及时发现和纠正。
四、其他因素
-
信息系统故障
部分医院存在医嘱传输延迟或系统卡顿问题,影响护士及时获取医嘱信息。
-
培训与教育不到位
新入职护士对医嘱核对规范培训不足,或未定期进行技能复训。
整改建议 :
-
加强制度培训,强化护士的责任心和职业素养;
-
优化工作流程,减少护士工作负荷,如设置医嘱核对提醒功能;
-
完善交接班制度,明确责任分工;
-
强化监督管理,定期开展护理质量评估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