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3月25日,最新限制类医疗技术目录及相关动态如下:
一、国家级限制类技术
-
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技术
- 需在具备资质和条件的机构实施,包含医疗机构资质、专业团队、设备规范等要求。
- 郑州爱尔眼科医院于2024年1月通过国家备案,成为河南省首家合规实施该技术的民营机构。
-
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
- 包括介入手术机器人等创新设备,如唯迈医疗的“眼手脑”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于2025年3月获批上市,整合DSA、机器人和AI影像平台。
-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
- 因高风险性和复杂性,需严格限制开展机构资质及人员能力。
-
质子和重离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技术
- 用于肿瘤治疗,技术门槛高且设备投入大。
-
其他技术
- 同种异体皮肤/运动系统组织移植、性别重置技术、肿瘤消融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等。
二、省级限制类技术
-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四级)
- 复杂心血管病变处理需高经验团队支持。
-
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四级)
- 包括髋关节、膝关节置换,需规范操作流程及术后管理。
-
内镜诊疗技术(三级/四级)
- 涵盖消化、呼吸、泌尿等专科,对设备及操作规范要求严格。
-
血液净化诊疗技术
- 涉及设备维护、感染控制等综合管理要求。
三、管理要求
- 备案与监管:医疗机构需在技术开展前3个月内向卫生行政部门备案,提交技术资质、管理制度及人员证明。
- 动态调整:2025年目录新增“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并强化对基因检测、放射性诊疗等技术的伦理审查。
四、技术发展趋势
- 智能化介入设备:如手术机器人结合AI影像处理,推动介入治疗精准化。
- 民营机构参与:部分限制类技术(如角膜移植)逐步向合规民营医疗机构开放。
数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