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阻断法中第二次阻断的时间窗口需根据细胞周期的各阶段时长综合确定,核心原则是确保所有细胞被阻断在G1/S交界处或S期。具体分析如下:
一、时间窗口的确定依据
-
关键阶段时长
第二次阻断需覆盖细胞完成G2期、M期和G1期的总时长(即G2+M+G1)。例如:- 若某细胞的周期时长为:G1(12h)、S(8h)、G2(4.5h)、M(1.5h),则总周期为26h,第二次阻断应在洗脱后的8h(S期时长)至18h(G2+M+G1=18h)之间。
-
阻断目的
- 第一次阻断后,所有细胞被同步在S期或G1/S交界处;洗脱TdR后,细胞恢复周期运行。
- 第二次阻断需在最快细胞完成S期并进入下一个G2/M/G1阶段前实施,确保最慢细胞也进入S期或G1/S交界处被阻断。
二、实验设计要点
-
具体操作步骤
- 第一次阻断:加入TdR,阻断S期细胞,其余细胞继续运行至G1/S交界处被阻断。
- 洗脱后恢复:洗去TdR,细胞从阻断点恢复周期运行。
- 第二次阻断:在洗脱后的G2+M+G1总时长范围内再次加入TdR,确保所有细胞均被阻断在G1/S交界处。
-
时间计算示例
- 若某细胞周期为:G1(12h)、S(8h)、G2(4.5h)、M(1.5h),则第二次阻断时间应在洗脱后的8h(S期结束)至18h(G2+M+G1=18h)之间。
三、注意事项
- 细胞类型差异
- 不同细胞的周期阶段时长不同,需根据实验对象的实际周期调整时间窗口。
- 阻断效果验证
- 阻断后需通过流式细胞术或显微镜观察确认同步化效果。
综上,第二次阻断时间需结合具体细胞周期参数,覆盖S期结束至G2+M+G1完成的时段,确保所有细胞同步在G1/S交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