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发养老金与实发养老金之间的差额因地区、退休年份、个人缴费年限、平均缴费指数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以下为详细说明:
1. 预发养老金与实发养老金的定义
- 预发养老金:在正式养老金参数确定前,为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暂时按照上一年度的计发基数和记账利率计算的养老金。预发养老金并非全额养老金,可能低于实际应得的养老金。
- 实发养老金:在正式养老金参数确定后,根据退休人员的缴费年限、缴费基数、退休年龄等重新核算的养老金。这是退休人员最终应得的养老金金额。
2. 差额形成的原因
预发养老金与实发养老金之间的差额主要来源于以下因素:
- 计发基数的变化:预发养老金基于上一年度的计发基数,而实发养老金则基于退休当年的计发基数。随着经济发展,计发基数通常会有所提高。
- 过渡性调整:部分退休人员(如“中人”)的养老金计算采用过渡性政策,每年按一定比例(如10%)逐步调整,直到最终达到全额养老金。
- 个人账户余额和缴费年限:这些因素在重新核算养老金时会直接影响最终金额。
3. 具体差额比例或金额
- 短期退休人员的差额:例如,2015年退休的中级职称人员,每月补发金额为30至60元。
- 长期退休人员的差额:随着退休年份的推迟,差额逐渐增大。例如,2021年退休的中级职称人员,预发养老金与重新核算后的养老金相差近2000元。
- 整体趋势:预发养老金与实发养老金的差额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加,通常每推迟一年退休,补发的金额会增加数百元。
4. 补发机制
预发养老金与实发养老金的差额会在正式养老金核定后一次性补发。例如:
- 按年度增加10%的过渡率补发差额。
- 补发金额与退休人员的缴费年限、平均缴费指数等因素密切相关。
总结
预发养老金与实发养老金之间的差额因个人情况而异,通常在几百元到上千元之间。退休人员最终会通过补发机制获得应得的养老金金额。如果您需要了解具体的补发金额,建议咨询当地社保部门或提供更详细的个人信息以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