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户的排查方式是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及时发现那些面临返贫风险的家庭,并采取有效的帮扶措施。这些排查方式多种多样,通常包括基层干部走访、部门数据筛查预警以及农户自主申报等途径。以下是几种主要的监测户排查方式:
-
基层干部走访排查: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常见的排查方式之一。通过帮扶联系人、乡村振兴工作队及村两委干部、村组干部、信息员等人员,采用日常入户走访、电话联系、遍访等方式了解掌握农户生产生活状况,收集汇总本村可能返贫或致贫的农户信息。在实际操作中,这往往涉及到“五必到”原则,即全面排查、数据共享、加大宣传、常态长效、精准帮扶,确保不漏户、不落人、不错评。
-
部门筛查预警:省级或相关部门利用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定期开展数据信息筛查、推送和比对工作,及时将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信息推送到相应的乡镇、村委会进行核实并登记办理结果。这种方式依赖于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和协作,能够快速定位潜在的风险点。
-
农户自主申报:农户可以通过口述、书面、拨打热线电话(如12317)、手机应用程序等多种渠道主动申请成为监测对象。这一方式强调了农户自身的参与意识,同时也为那些由于各种原因未被基层干部或部门发现的家庭提供了自我报告的机会。
-
网格化管理与“三个坚持”:一些地区推行了以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驻村及包村干部包户抓的网格化工作机制,确保每个家庭都能得到关注。同时,通过“三个坚持”的做法,即坚持重点重抓、程序规范、跟踪回访,来推动监测户排查工作的深入实施。
-
信息化手段的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使用信息化工具辅助监测户的排查工作。例如,开发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系统,实现手机扫码申报、部门监测预警、干部入户核实等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这些排查方式共同作用,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监测网络,旨在确保任何可能陷入贫困的家庭都能被及时发现,并获得必要的支持和帮助。通过这样的系统性努力,可以有效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