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县脱贫的时间是2019年5月9日。以下是详细信息和相关背景。
固始县脱贫时间
脱贫宣布
- 2019年5月9日,经河南省级专项评估检查,固始县达到脱贫摘帽标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脱贫背景
- 固始县是河南省确定的五个加快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十个省直管体制改革试点县之一。
- 2002年,固始县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55169户172040人。
固始县脱贫措施
党建和机制创新
- 党建引领:固始县以党建为引领,构建了全面调动、各方参与、多重帮扶、共同发力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 政策落实:创新政策落实机制,投入2.3亿元建设国机励志扶贫学校,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群众增收和产业扶贫
- 产业扶贫:出台产业扶贫“以奖代补”政策,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累计受益4.4万户。
- 庭院经济: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推动张老埠乡近百户挂面专业户加入合作社,做大做强挂面产业。
###兜底保障和扶智扶志 - 兜底保障:创新低保评议方式,优化残疾人鉴定和办证流程,落实护理补贴。
- 扶智扶志:累计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2.3万人次,大幅提高务工收入和创业成功率。
固始县脱贫后的变化
经济发展
- 经济增长:2019年,固始县生产总值达到409.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8亿元,分别是2014年的1.6倍和1.5倍。
- 产业发展:纺织服装产业成为县域主导产业,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3000余人,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 基础设施:实现所有村硬化道路、安全饮水、广播电视、网络通信全通达,学校、卫生室、文化广场、垃圾清运全覆盖。
- 公共服务:固始县先后摘取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两大桂冠。
干群关系和社会治理
- 干群关系:发动党员干部结穷亲、进农家、办实事、解民忧,形成了齐心协力、血浓于水的新时代干群关系。
- 社会治理:完善公开公正、群众参与的乡村治理机制,设立道德讲堂、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弘扬孝善敬老、爱心美德新风尚。
固始县在2019年5月9日正式脱贫,通过党建和机制创新、群众增收和产业扶贫、兜底保障和扶智扶志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的脱贫成果。脱贫后,固始县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干群关系和社会治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固始县脱贫的主要产业有哪些?
固始县脱贫的主要产业涵盖了多个领域,主要包括:
-
生态养殖:
- 固始鸡:作为地方特色品牌,固始鸡的养殖带动了大量农户增收。
- 豫南黑猪: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豫南黑猪产业有效带动了贫困户的参与和收益。
-
特色种植:
- 红心猕猴桃:在草庙集乡吕岗村等地发展红心猕猴桃种植,带动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增收。
- 葡萄种植:同样在草庙集乡吕岗村,葡萄种植项目也为当地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分红收益。
- 梨树种植:陈淋子镇赵营村的百亩梨园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为周边群众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
农产品加工:
- 柳编:三河尖镇的柳编产业历史悠久,产品远销海外,带动了大量农户就业和增收。
- 茶叶加工:以“信阳毛尖”为代表的茶叶产业在固始县也有重要地位,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
乡村旅游:通过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旅游,固始县将农业与旅游相结合,进一步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渠道。
-
电商:固始县积极推动农产品的线上销售,帮助农民将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增加了收入。
-
纺织服装:近年来,固始县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吸纳了大量脱贫劳动力就业,成为重要的富民产业。
固始县脱贫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固始县在脱贫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
-
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 全县仍有9.52万贫困人口,占全市贫困人口的13.8%,贫困村147个,占全市贫困村的12.2%。
- 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欠缺的边远村组,且患病人口、残疾人占比大,文化程度偏低。
-
返贫因素多:
- 近三年来返贫人口达1.5万人,每年平均返贫5000人,主要因脱贫标准低、因病因灾致贫。
- 许多家庭脱贫后因各种原因再次返贫,长期徘徊在贫困线上。
-
主体作用发挥不足:
- 部分贫困群众脱贫信心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主动脱贫的动力。
- 一些贫困群众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依赖低保和扶持。
-
工作措施落实不力:
- 部分镇和部门对脱贫攻坚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力度不大,责任落实不到位。
- 扶贫对象识别不准,帮扶措施针对性不强,未能真正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 少数镇和帮扶部门、驻村工作队配合不到位,工作“两张皮”,没有形成攻坚合力。
-
财政收支矛盾加剧:
- 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自给率不足,脱贫攻坚支出、项目建设和民生保障地方配套支出大幅增加,吃饭和发展的矛盾突出。
-
生态环境问题制约发展:
- 灾害易发多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受损严重,地质灾害治理和恢复任务艰巨。
-
产业发展水平不高:
- 特色产业深加工层次低、链条不完善,龙头企业少、综合实力不强,辐射带动作用有限。
- 文化旅游产业市场化程度低,基础设施不完善。
-
就业压力巨大:
- 登记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人数多,且持续增加,就业压力大。
固始县脱贫后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
固始县在脱贫后,通过实施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保持了经济的稳步增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以下是一些关键领域的具体做法:
1. 生态旅游发展
- 西九华山景区:作为固始县重点打造的绿色生态发展品牌,西九华山景区集“茶、竹、禅、山水情”于一体,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旅游、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村民收入。
2. 电商产业发展
- 电商物流产业园:建成3万平方米的综合型电商物流产业园,入驻电商企业38家,建成村级服务站点527个,电商扶贫服务站点52个,培训人员15044人,开设网店1600余家,打造了多个地理标志产品。
- 特色电商直播小镇:打造迎河柑橘特色电商直播小镇,开展网络直播、短视频推广等销售活动,显著提升了农产品的线上销售额。
3. 绿色生态经济
- 柳编产业:整合53家柳编企业,打造专业化柳编生产集团,年营业额达2亿元,带动就业超1万人。
- 精细化农业:引入现代农业公司,发展林果种植、林下养殖等精细化农业,年实现净利润300余万元。
- 特色化养殖:发展稻渔、稻虾综合混养及大鲵、黑斑蛙养殖等特色水产产业集群,带动群众就业9000余户。
4. “三边一院”生态养殖模式
- 利用沟边、田边、林边和庭院四个空间,推动农牧循环发展方式,充分挖掘农村闲散土地资源,创造生态养殖的成功案例。截至目前,已有35个试点村参与到该项目中,带动了2645人就业。
5. 乡村振兴规划
- 国机集团帮扶:国机集团投入3000多万元支持固始县的乡村振兴工作,涵盖教育、养老、农业等多个领域,提升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 三级规划体系:形成了城区要素赋能、镇域产业协同、乡村特色营造的“城镇村三级联动”体系,推动五大振兴联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