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县是中国河南省信阳市下辖的一个县,近年来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下是关于固始县成功脱贫的详细信息。
固始县脱贫背景
贫困概况
- 固始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达55169户172040人,重点贫困村达146个,是全省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县。
- 2002年,固始县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脱贫历程
- 自2014年起,固始县开始实施脱贫攻坚战,累计统筹资金40.78亿元,安排扶贫项目2268个,新修建农村道路4400余公里,实施危房改造56431户,建成安全饮水工程106处,易地搬迁2991户8672人。
- 2019年5月,省政府宣布固始实现国家级贫困县摘帽,当年同步实现146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
脱贫成效
经济社会发展
- 2019年,固始县生产总值达到409.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8亿元,分别是2014年的1.6倍和1.5倍。
- 2020年初,固始县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首批15个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和27个优化开发县之一。
基础设施建设
- 固始县实现了所有村硬化道路、安全饮水、广播电视、网络通信全通达,学校、卫生室、文化广场、垃圾清运全覆盖。
- 2024年,固始县抓住“三边一院”农牧循环种养模式试点的机遇,探索破解畜牧业发展在用地、环保等方面的瓶颈问题,推动农牧循环发展。
脱贫措施
政策支持
- 固始县出台了多项就业帮扶政策,包括职业介绍补贴、创业开业补贴、创业服务补贴、创业培训补贴、雨露计划等。
- 该县还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如固始挂面、固始鸡、固始白鹅等。
产业扶贫
- 固始县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推动张老埠乡近百户挂面专业户加入合作社,以“基层党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群众拧成“一股绳”,联结成利益共同体。
- 该县还积极推进柑橘产业转型升级,助力迎河村柑橘种植逐步走向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脱贫后的社会和经济影响
社会影响
- 固始县的脱贫工作得到了国家第三方评估组的高度评价,所有抽查户零漏识、零错退,“两不愁三保障”扎实可靠。
- 脱贫后,固始县的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经济影响
- 脱贫后,固始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产业扶贫模式有效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
- 2024年,固始县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固始县通过多项政策和措施,成功实现了脱贫目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脱贫后,固始县继续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成效。
固始县脱贫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固始县在脱贫过程中采取了多项重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产业扶贫:
- 特色产业:固始县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发展了固始鹅块、固始鸡汤等特色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养殖小区+贫困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 电商扶贫: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帮助贫困户解决销售难题。固始县出台了电商扶贫专项奖励办法,鼓励电商企业收购贫困户产品,促进贫困户增收。
-
就业帮扶:
- 外出务工:通过组织劳务输出,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固始县累计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65786人,确保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家庭就业率达到100%。
- 就近就业: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和产业扶贫基地,提供就近就业机会。例如,石佛店镇通过发展优质稻米、果蔬等产业,带动110名群众就近就业。
-
金融扶贫:
- 小额扶贫贷款:为有就业创业潜质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政府贴息贷款,帮助他们发展生产。
- 企业带贫:对带动贫困户就业或使用扶贫小额信贷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或贴息补助,鼓励企业参与扶贫。
-
易地搬迁:
- 搬迁安置:对生活在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实施易地搬迁,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固始县在“十三五”期间搬迁了2988户8672人,并通过多种措施帮助他们实现后续脱贫。
-
教育扶贫:
- 国机励志学校:投资2.3亿元兴建的高标准九年制寄宿公办学校,全面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子女入学,费用全免。
- 教育资助:对贫困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子女不因贫失学。
-
健康扶贫:
- 医疗保障: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和医疗救助四项衔接措施,实行“一站式”结算,减轻贫困群众医疗负担。
-
基础设施建设:
- 农村基础设施:实施道路硬化、安全饮水、广播电视、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
党建引领:
- 驻村帮扶:组建驻村工作队,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帮扶责任机制,确保帮扶责任全覆盖。
固始县脱贫后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
固始县在脱贫后,通过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积极保持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态旅游与绿色产业
- 生态旅游:固始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打造了西九华山景区等生态旅游胜地,结合茶文化、竹文化等,吸引大量游客,带动了旅游、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村民收入。
- 绿色产业:通过发展精细化农业和特色化养殖,如柳编产业、稻渔综合混养等,固始县不仅促进了农业现代化,还有效利用了农村闲散土地资源,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 电商与特色产品推广
- 电商发展:固始县积极推动电商产业,建成电商物流产业园和村级服务站点,培训大量电商人才,开设网店1600余家,成功将固始鸡、固始茶叶等特色产品推向全国,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 特色产品:通过打造地理标志产品和开展电商直播等活动,固始县的特色农产品如固始鹅块、固始手工挂面等成为全网热销商品,进一步促进了农民增收。
3. 乡村振兴与基础设施建设
- 乡村振兴:固始县以“红、绿、古”三张牌为抓手,实施“生态立县、经济富县、产业强县”战略,推动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的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 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厕所革命”和农村垃圾处理等工程,固始县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 科技创新:固始县注重科技赋能,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 人才培养: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固始县不断提升农民的整体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固始县脱贫对农民的生活有哪些具体改变?
固始县的脱贫工作对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多方面的具体改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经济收入显著提高:
- 通过实施种粮补贴、购置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农民的生产成本降低,收入显著增加。例如,固始县徐集镇耀一农业种植家庭农场的负责人竹永继表示,政府提供的补贴让他能够顺利经营农场,并计划继续扩展生产规模。
- 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的推进,使得农民可以通过出租土地或参与合作社等方式获得租金或分红收入。例如,刘保安家通过将4亩地流转给村集体,每年获得4000元的租金收入。
-
生活保障更加完善:
- 固始县通过“一卡通”系统,累计发放农村社会保障类补贴资金4.21亿元,包括特困人员供养补助、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确保农民的基本生活有所保障。
- 医疗保障方面,降低了大病医疗保险起付门槛,提高了报销比例,减轻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医疗负担。例如,范秀荣的老伴因脑梗住院,医疗费用报销了近九成。
-
生产生活方式转变:
-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使得传统耕种方式逐渐被现代化、机械化替代,农民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例如,贾德生家通过购买农机具,实现了从人工耕种到机械化生产的转变,年收入翻了十多倍。
-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农民的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例如,郑黄英通过种植平菇和在纺织厂工作,不仅摆脱了贫困,还改善了家庭生活条件。
-
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提升:
- 政府实施了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农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例如,何岗村通过修建休闲小广场、安装路灯、植树等,提升了村容村貌,村民的生活品质也随之提高。
- 家装补贴政策的实施,减轻了农民的经济压力,使更多家庭能够实现理想的家居装修。例如,刘长立通过政策补贴,节省了2万元的装修费用。
-
教育和文化生活丰富:
- 通过文化惠民政策和设施提升,农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例如,何岗村建成了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设施,并成立了广场舞队,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