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24年修正最新版本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更新和完善,旨在更好地保护劳动者权益,调整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下是修正版本的主要内容。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变更
- 订立和变更原则: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变更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
- 无效劳动合同: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通过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均视为无效。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之日起就不具备法律约束力。
劳动合同的内容
- 必备条款:劳动合同应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必备条款。
- 试用期: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但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合同期限在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 解除条件: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者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劳动纪律、严重失职、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在试用期满后、用人单位未支付劳动报酬或提供劳动条件等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
- 终止条件:劳动合同期满或当事人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时,劳动合同即行终止。用人单位在破产整顿或生产经营严重困难时,可以提前三十日通知或支付经济补偿后解除劳动合同。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标准工时
国家实行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四十四小时的标准工时制度。用人单位应确保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加班规定
用人单位在延长工作时间时,应支付不低于原工资的150%的加班工资。休息日工作时未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原工资的200%;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原工资的300%。
带薪年休假
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满一年,便有权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休假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工资
工资分配原则
工资分配应遵循按劳分配的原则,确保同工同酬。国家实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工资支付
用人单位应在劳动合同约定的日期支付工资,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性付清劳动者工资。
劳动安全卫生
劳动保护
用人单位必须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和劳动条件。用人单位应定期对劳动者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
职业病防治
用人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应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
社会保险和福利
社会保险
用人单位应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社会保险费的具体缴纳比例由国家规定。
福利和补贴
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为劳动者提供其他形式的报酬和福利,如奖金、津贴、补贴等,以激励劳动者提高工作效率。
2024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在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以及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和完善。这些修改旨在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企业和个人都应认真学习和了解这些新规定,以确保在劳动关系中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24年修正版的亮点有哪些?
2024年修正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在多个方面进行了重要更新,旨在更好地保护劳动者权益并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需求。以下是主要亮点: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 适用范围扩大:将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自由职业者等“平台用工”纳入法律保护范畴,要求平台企业为其缴纳工伤保险,并保障基本劳动条件。
- 收入兜底机制:设定接单报酬下限,禁止平台通过算法变相压榨劳动者,如“最短配送时间”限制。
加班与工时制度优化
- 加班上限:月加班时长不得超过36小时,且企业需向劳动部门报备超时加班计划,违者罚款。
- 加班费计算:法定节假日加班费从3倍工资提升至4倍,并纳入远程办公、待命时间等新型工作场景的认定标准。
社保与福利强制性升级
- 全覆盖要求:企业必须为所有签订劳动合同(含非全日制)的员工缴纳“五险一金”,灵活就业者可自愿选择加入企业职工社保或城乡居民社保体系。
- 生育假延长:男性陪产假统一延长至30天,女性产假与育儿假根据工龄阶梯式增加,最高可达18个月(含企业补贴部分)。
劳动合同电子化与试用期规范
- 电子合同效力:明确电子签名、区块链存证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要求企业留存云端备份至少10年。
- 试用期限制:合同期1年以内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5天,企业单方解除试用期员工需提供书面评估报告并报备工会。
工资待遇与支付周期明确
- 最低工资标准上调:2024年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将进行新一轮的上调,各地区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指数制定具体标准。
- 工资支付周期明确:用人单位应当按月支付工资,不得无故拖欠或克扣。
弹性工作制推广与加班控制
- 弹性工作制:鼓励企业实行弹性工作制,允许员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安排工作时间,包括远程办公、错峰上下班等。
- 严格控制加班:每日加班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2024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保护有哪些新规定?
2024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在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做出了多项重要更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 明确将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自由职业者等“平台用工”纳入法律保护范畴,要求平台企业为其缴纳工伤保险,并保障基本劳动条件(如极端天气配送豁免权)。
- 设定接单报酬下限,禁止平台通过算法变相压榨劳动者(如“最短配送时间”限制)。
-
加班与工时制度优化:
- 月加班时长不得超过36小时,且企业需向劳动部门报备超时加班计划,违者按每人次1-5万元罚款。
- 法定节假日加班费从3倍工资提升至4倍,并纳入远程办公、待命时间等新型工作场景的认定标准。
-
社保与福利强制性升级:
- 企业必须为所有签订劳动合同(含非全日制)的员工缴纳“五险一金”,灵活就业者可自愿选择加入企业职工社保或城乡居民社保体系。
- 男性陪产假统一延长至30天,女性产假与育儿假根据工龄阶梯式增加,最高可达18个月(含企业补贴部分)。
-
劳动合同电子化与试用期规范:
- 明确电子签名、区块链存证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要求企业留存云端备份至少10年。
- 合同期1年以内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5天,企业单方解除试用期员工需提供书面评估报告并报备工会。
-
工伤认定范围扩大:
- 将“过劳猝死”“心理健康损伤”等纳入工伤认定范畴,劳动者因连续超负荷工作导致健康损害,经医学鉴定后可申请工伤赔偿。
- 企业需为全员购买包含心理疾病治疗的补充工伤保险,并在办公场所设置应急医疗救助设备。
-
最低工资标准动态调整:
- 最低工资标准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指数进行动态调整,每年至少评估一次,确保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
-
加强职场反歧视和反骚扰:
- 明确禁止职场中的性别、年龄、学历等歧视行为,并首次将“职场骚扰”纳入法律范畴,企业需建立完善的投诉和处理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24年修正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有哪些?
202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 适用范围扩大: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被纳入法律保护范畴,企业需为其缴纳工伤保险并提供基本劳动条件。
- 收入兜底机制:设定接单报酬下限,禁止平台通过算法变相压榨劳动者。
2. 加班与工时制度优化
- 加班上限:月加班时长不得超过36小时,企业需向劳动部门报备超时加班计划,违者将被罚款。
- 加班费计算:法定节假日加班费从3倍工资提升至4倍,并纳入远程办公、待命时间等新型工作场景。
3. 社保与福利强制性升级
- 全覆盖要求:企业必须为所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缴纳“五险一金”,灵活就业者可自愿选择加入企业职工社保或城乡居民社保体系。
- 生育假延长:男性陪产假统一延长至30天,女性产假与育儿假根据工龄阶梯式增加,最高可达18个月。
4. 劳动合同电子化与试用期规范
- 电子合同效力:明确电子签名、区块链存证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要求企业留存云端备份至少10年。
- 试用期限制:合同期1年以内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5天,企业单方解除试用期员工需提供书面评估报告并报备工会。
5. 合规管理要求提升
- 劳动用工合规:中小企业需遵守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 财税合规:企业需依法履行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义务,避免财务造假和舞弊行为。
6. 离职补偿规则精细化
- 经济补偿:明确了“非员工主动离职”情形下企业需支付经济补偿,并强化了证据认定标准。
- 试用期管理:严格规定了试用期期限上限,仅约定试用期的劳动合同无效。
7. 加班问题管理
- 加班费支付:企业若安排员工加班,需依法支付加班费,不能通过调休等方式规避支付义务。
8.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门槛降低
- 自动续签:工龄满10年的员工将自动续签,企业必须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否则支付2倍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