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代码的含义
组织机构代码是指根据国家代码编制规则编制,赋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依法登记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识别标识码。
组织机构代码的组成
组织机构代码通常由8位数字(或大写拉丁字母)本体代码和1位数字(或大写拉丁字母)校验码组成。例如,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的组织机构代码为00001852-6。
组织机构代码的作用
- 身份识别:组织机构代码是组织机构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身份证”,用于识别和区分不同的组织机构。
- 信息统计:通过组织机构代码,可以对各类组织机构进行准确识别、管理和信息统计,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提供基础信息支撑。
- 经济活动:组织机构代码在办理税务登记、银行开户、合同签订等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社会管理:组织机构代码是政府监督和管理组织机构的一种工具,用于推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服务和创新社会管理。
组织机构代码与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关系
组织机构代码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第9-17位就是组织机构代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实行“三证合一”政策后出台的代码编号,用于唯一识别法人和其他组织,整合了营业执照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号等多个代码。
组织机构代码的申领和管理
组织机构应当自批准成立之日起30日内,向批准成立或核准登记的同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领组织机构代码证书。申领时需提供相关资料,如登记主管部门核发的有效登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身份证复印件等。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有效期为4年,到期前需办理换证手续。
组织机构代码的管理工作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具体实施。地方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