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古称“句(音同“勾”)章”,至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始称慈溪。
慈溪的历史沿革颇为丰富,具体如下:
一、慈溪的古称由来
- 句章时期:慈溪在春秋时属越,秦代设县,古称“句(音同“勾”)章”。据史志记载,句章城始建于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勾践24年),为越王勾践所筑。
- 慈溪得名:至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慈溪始得此名。县治在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因治南有溪,由东汉董黯“母慈子孝”传说而得名。
二、慈溪名称的变迁
- 慈谿时期:天启年间,因县印丢失,为防作奸犯科,朝廷重铸县印并干脆改了县名,从此慈溪变为慈谿(xi)。直至民国,一直沿用此名。
- 现代慈溪:新中国成立后,慈溪再次更名,并沿用至今。1954年行政区域调整,现市境为原慈溪、余姚、镇海三县的北部组成(俗称“三北”)。1988年撤县设市。
三、慈溪的地理与历史地位
- 地理位置:慈溪地处东海之滨、杭州湾南岸,是长三角地区大上海经济圈南翼重要的工商名城。
- 历史地位:慈溪作为江南地区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县城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慈城古建筑群等。
慈溪地名历史变迁
时间段 | 地名 | 事件/背景 | 备注 |
---|---|---|---|
汉代以前 | 大隐溪 | 土地荒僻,人烟稀少 | |
东晋 | 句章 | 秦代设县,至此时仍用此名 | |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 | 慈溪 | 因治南有溪,东汉董黯“母慈子孝”而得名 | |
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 | 慈谿 | 因县印丢失,皇帝下旨改名 | |
1954年 | 慈溪(现址) | “慈谿”县治迁至浒山镇,沿用至今 |
慈溪基本信息
类别 | 信息 | 数值/描述 | 备注 |
---|---|---|---|
行政级别 | 县级市 | 由宁波市代管 | |
地理位置 | 处东海之滨,杭州湾南岸 | 东接宁波市镇海区、江北区 | |
面积 | 总面积 | 1361平方千米 | |
人口 | 常住人口 | 188.9万人(2024年末) | |
经济 | GDP | 2928.64亿元(2024年) | |
排名 | 全国百强县 | 2024年第5名 | |
文化特色 | 慈孝文化 | 以董黯“母慈子孝”传说而得名 | |
商贸文明 | 海上陶瓷之路 | 越窑青瓷的发源地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