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大额提现违反《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具体规定如下:
一、现金使用范围限制
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第五条,单位只能在以下范围内使用现金:
-
职工工资、津贴;
-
个人劳务报酬;
-
国家规定的奖金(如科技、文化、体育等);
-
劳保、福利费用及国家规定的其他支出;
-
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等物资的价款;
-
出差人员差旅费;
-
结算起点以下零星支出(1000元);
-
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出。
超出上述范围需通过银行转账结算。
二、大额支付限额与备案要求
-
限额标准
结算起点为1000元,超过部分需通过银行转账。
-
大额支付备案制度
-
单位需对超过10万元(含)的现金支付进行备案;
-
重大违规提取现金、化整为零等行为将受到制裁。
-
三、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
-
对单位的处罚
-
超限额未备案或用途不明的现金支付,可能被责令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下罚款;
-
持续违规可能影响企业信用记录。
-
-
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罚
-
大额支付的第一责任人(如财务负责人)可能面临警告、罚款等处罚;
-
涉嫌职务侵占等犯罪的,将依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追究刑事责任。
-
四、其他注意事项
-
对公账户管理 :单位资金不得以个人名义存储,违规操作可能涉及洗钱、逃税等刑事犯罪;
-
内部监督 :财务人员应拒绝执行违规指令(如领导要求违规提现),并及时向上级或监管部门报告。
综上,单位大额提现需严格遵循现金管理法规,否则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和财务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