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大额现金支付是否违法,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主要分为以下情形:
一、合法情形
-
法律明确允许的现金支付
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企业可以使用现金支付职工工资、津贴、奖金、劳保福利费用等(如第1条);
- 工资发放 :虽通常通过银行代发,但以现金形式发放工资本身不违法,只要符合“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替代、按时支付”等要求。
-
符合规定的特殊场景
包括支付个人劳务报酬、科学技术或文化艺术奖项、劳保费用等。
二、违法情形
-
超出现金使用限额
企业若超出《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限额(如5万元)进行现金支付,且未通过银行转账结算,则可能被认定为违法行为。
-
违规用途
即使金额未超标,若现金用于非法活动(如洗钱、逃税、行贿等),仍属违法。
三、法律后果
-
行政处罚 :可能面临警告、罚款等;
-
金融监管措施 :银行可能暂停贷款或停止现金支付;
-
税务风险 :若涉及偷逃税,需补缴税款并承担滞纳金。
四、合规建议
-
遵守限额与流程
超额支付需通过银行转账,并保留完整凭证;
-
规范用途
严格区分合法支出与非法目的,避免因用途不当引发风险;
-
强化内部管理
建立大额支付审批机制,定期审查账目,确保合规性。
综上,大额现金支付本身不一定违法,但需在法律框架内操作。建议企业结合自身业务需求,制定合规的现金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