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简称南海所)成立于1953年,是我国南海区域从事热带亚热带水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水产高新技术和水产重大应用技术研究的公益性国家级科研创新机构。
主要研究领域
南海所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 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
- 渔业生态环境
- 水产健康养殖
- 遗传育种
- 生物技术
- 水产病害防治
- 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
- 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
- 渔业装备与工程技术
- 渔业信息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18年1月,南海所共有在职人员310名,其中高级研究人员104名,国家级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0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4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2名。
学科建设
南海所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联合培养
南海所与上海海洋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等联合培养研究生。截至2018年1月,拥有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57名。
文化传统
南海所的所徽由波浪线、椭圆形和圆点构成,象征着大海和跃出海面的鱼,体现了研究所的海洋水产研究特色。
近期成果
南海所在水产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例如:
- 工厂化循环水“楼房养虾”:南海所创建了首个工厂化循环水“楼房养虾”模式,显著提高了养虾的产量和效率。
- 生物絮团零换水系统对虾“无抗”绿色高效养殖:南海所的创新团队在生物絮团零换水系统对虾养殖中实现了“无抗”绿色高效养殖,为抗生素污染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 中越北部湾渔业资源联合增殖放流:南海所牵头实施了中越北部湾渔业资源联合增殖放流活动,促进了区域渔业可持续发展。
机构设置
南海所内设有多个研究室和科技支持机构,包括:
- 食品工程与质量安全研究室
- 水产养殖与生物技术研究室
- 海洋渔业资源研究室
- 渔业生态环境研究室
- 渔业工程研究室
- 渔业生物病害防治研究室
- 渔业信息中心
- 海南热带水产研发中心
- 深圳实验基地
- 花都试验基地
- 调查船基地
- 饲料与南海水产研究所科技服务公司
重点实验室与研究中心
南海所依托各学科组建了多个部(省)、院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野外台站,包括:
- 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
- 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
- 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 农业部华南水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研究中心
- 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
- 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种质资源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洋牧场技术重点实验室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这些机构和平台为南海所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