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离合后刹车被认为是驾驶大忌,主要原因如下:
- 制动效果与安全风险:踩下离合器会使发动机与传动系统断开连接,失去发动机的制动作用。仅依靠刹车系统制动,在高速行驶或长下坡时,容易导致刹车过热、磨损加剧,甚至刹车失灵,增加行车风险。同时,车辆失去发动机的牵制力,惯性更大,刹车距离会延长,在紧急情况下可能无法及时有效地制动,从而引发事故。
- 对车辆部件的损害:频繁先离合后刹车会加速离合器的磨损,增加维修成本并缩短离合器的使用寿命。先踩离合时,发动机转速迅速降低到怠速,气管内真空度降低,真空助力器的助力会大大降低,这不仅会延长制动距离,还会使刹车系统承受更大的负荷,加速刹车系统部件的磨损。
- 驾驶习惯与反应能力:这种操作习惯不利于培养良好的驾驶技巧和反应能力。正确的操作应该是根据车速和路况,先踩刹车,待车速降低到一定程度,发动机出现抖动时再踩离合。养成先刹车后离合的习惯,有助于驾驶员在各种情况下更好地控制车辆,降低操作失误引发事故的风险。
不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车辆低速行驶且即将停车,或者在驾校练车时车速较慢,先离合后刹车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以防止发动机熄火。但在正常道路行驶,尤其是高速行驶或遇到紧急情况时,先刹车后离合才是正确且安全的操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