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应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基本原则 :
-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的医疗技术,医疗机构不得开展临床应用。
- 管理责任 :
-
医疗机构对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管理承担主体责任。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
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全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工作。
- 分类管理 :
- 医疗技术分为三类: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技术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和监管。
- 负面清单管理 :
- 国家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禁止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对部分需要严格监管的医疗技术进行重点管理。
- 技术评估和培训 :
-
鼓励卫生行业组织参与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规范化培训和技术评估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为卫生行业组织参与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创造条件。
-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质量控制,制定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建立技术档案。
- 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 :
- 对于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和安全隐患要预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预防和控制,如制定应急预案和安全操作手册等。
- 设备和设施管理 :
- 针对医疗机构中的各类医疗技术设备、设施和相关操作流程的管理制度,包括设备保养和维修管理、操作规范和培训管理、质量控制和评估管理等。
这些制度旨在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有效和合规应用,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同时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