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自查自纠是确保医保基金规范使用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医疗机构存在敷衍应付、整改不到位等问题。以下是对这些问题的详细分析。
典型案例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该院存在82项问题,违法违规金额3466.7万元,但自查自纠退回医保基金金额仅为3.23万元,部分问题此前已被指出但未彻底整改。
该案例显示,医疗机构在自查自纠中存在严重的敷衍现象,未能有效落实整改措施,反映出其自我管理主体责任的严重缺失。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该院存在42项问题,违法违规金额592.8万元,自查自纠退回医保基金1.96万元。典型问题包括过度诊疗和超标准收费。
此案例揭示了医疗机构在自查自纠中的不彻底性,尤其是在退回违规资金方面的不足,表明其在整改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动力和决心。
吉林省长春市中医院
该院存在38项问题,违法违规金额1638.7万元,自查自纠退回医保基金120.1万元。典型问题包括超标准收费和重复收费。
该案例显示,医疗机构在自查自纠中虽然有一定程度的资金退回,但问题依然严重,反映出其整改措施的无效性和管理上的漏洞。
主要问题类型
重复收费
例如,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术过程中重复收取脊髓和神经根粘连松解术、减压术费用。重复收费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浪费了医疗资源,反映出医疗机构在收费管理上的混乱和不足。
超标准收费
如“骨密度测定”按实际检测部位多次收费,而非按“测定次数”收费。超标准收费直接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违背了医保的公平原则,显示出医疗机构在收费政策执行上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
过度诊疗
如短期内多次开展“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或同时开展多种类似检测。过度诊疗不仅浪费了医疗资源,还可能导致患者的健康受损,反映出医疗机构在诊疗行为上的不科学和不合理。
分解收费
如全腹部CT检查按上腹、中腹、下腹多次收费。分解收费增加了患者的费用负担,且不符合医保收费标准,显示出医疗机构在收费管理上的混乱。
改进措施
加强内部管理和培训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医保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力,确保各项诊疗和收费行为符合规范。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和培训,可以有效提升医疗机构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保障医保基金的规范使用。
完善制度建设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项诊疗和收费的标准和流程,确保各项操作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完善的制度建设是保障医保基金规范使用的基础,通过明确标准和流程,可以减少违规行为的可能性,提升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
强化监督检查
医保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自查自纠工作的监督检查,对敷衍应付、整改不到位的机构进行公开曝光和严厉处罚。通过强化监督检查,可以形成有效的高压态势,促使医疗机构重视自查自纠工作,确保其整改措施的落实。
医保自查自纠是保障医保基金规范使用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医疗机构存在敷衍应付、整改不到位等问题。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和培训、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检查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医疗机构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保障医保基金的规范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