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庆渝快保”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这些可能是部分人不建议购买的原因:
一、报销门槛高,实际赔付率低
- 高免赔额限制
- 医保目录内外费用分别设置免赔额(如基础版目录内1万元、目录外0.5万元),需自费超过门槛后才启动报销。
- 例如:自费2万多元的手术费,扣除免赔额后仅报销68元。
- 报销比例偏低
- 基础版对“新发病”人群报销55%,“既往病史”仅10%;升级版虽提高到80%和30%,但自费部分仍需承担较高比例。
- 有案例显示,5万元医疗费因未达免赔额或报销比例限制,最终未获赔付。
二、时间限制影响赔付
- 若疾病跨年度(如后半年患病延续到第二年),可能被认定为“既往病史”,导致赔付比例骤降(从80%降至30%)。
- 部分用户认为“生病需挑时间”,否则保障缩水明显。
三、部分费用明确不覆盖
- 手术材料费、检查费、医保目录外项目等均可能被排除在报销范围外。
- 特定药品需购买升级版才能覆盖,且需符合严格条件。
四、更适合特定人群
虽然渝快保对部分群体(如高龄、高危职业、被商业保险拒保者)有一定补充作用,但以下情况可能不建议购买:
- 已购买商业医疗险者:商业险通常覆盖更全、免赔额更低(如百万医疗险免赔额1万,其余全报)。
- 健康人群:可通过常规医保+商业险获得更优保障。
- 短期经济压力较小者:渝快保更适合预算有限、需基础补充保障的人群。
总结
渝快保作为普惠型保险,优势在于低门槛、保大病风险,但实际报销受多重限制,更适合无法购买商业保险的高风险人群。若追求更高赔付效率和全面保障,需谨慎评估自身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