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 CD20 单抗是一类以 CD20 抗原为靶点的单克隆抗体,以下是关于它的介绍:
作用机制
- 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ADCC):抗 CD20 单抗与 B 淋巴细胞表面的 CD20 抗原结合后,可激活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效应细胞,使其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等细胞毒性物质,从而杀伤表达 CD20 抗原的细胞。
-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DC):抗 CD20 单抗与 CD20 抗原结合后,可激活补体系统,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导致靶细胞溶解破坏。
- 直接效应:抗体与 CD20 分子结合可引起直接效应,包括抑制细胞生长、改变细胞周期以及诱导凋亡。
临床应用
- 血液系统疾病: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多种 B 细胞淋巴瘤,可显著提高完全缓解率,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
-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通过清除异常活化的 B 细胞,调节免疫功能,缓解疾病症状。
代表药物
- 利妥昔单抗:全球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单克隆抗体,是人鼠嵌合单抗,拥有鼠源的可变区域和人源的恒定区域。目前获 FDA 批准的适应症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 奥妥珠单抗:新型人源化抗 CD20 单抗,是全球首个经糖基化改造的 Ⅱ 型人源化抗 CD20 单克隆抗体,与化疗联合用于初治的 Ⅱ 期伴有巨大肿块、Ⅲ 期或 Ⅳ 期初治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治疗。
- 瑞帕妥单抗: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抗 CD20 单抗,与利妥昔单抗疗效在客观缓解率、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期、整体安全性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但间质性肺病发生率、肺部炎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治疗后与研究药物相关的抗药性抗体阳性率更低。
不良反应
- 感染风险增加:药物抑制免疫系统功能,使患者感染细菌、病毒和真菌的风险上升。
- 心血管系统副作用:可能引发高血压或低血压、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心脏问题。
- 消化系统不适: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及食欲不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