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11段线调整为9段线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点,涉及地缘政治调整及特定历史事件:
一、北部湾地缘政治调整
-
线段缩减的直接原因
1953年,中国主动移除北部湾(原东京湾)海域的两段断续线,允许越南在该区域自由航行。此举基于中越当时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合作关系,旨在通过海上通道对越南抗法、抗美战争提供物资支援。 -
国际法理依据的权衡
北部湾海域宽度不足400海里,若保留原线段可能导致中越专属经济区主张重叠。调整线段既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海域划分的技术要求,也避免与越南产生直接划界争议。
二、白龙尾岛的主权变更
-
岛屿的战略让渡
1957年,为支持北越对抗美国,中国将白龙尾岛(浮水洲岛)移交越南作为海军基地,并撤出岛上居民及驻军。该岛距越南海防市仅120公里,地缘上更靠近越南本土,此举直接导致北部湾两段线的删除。 -
历史归属争议
白龙尾岛在清朝曾被认定为中国领土,但法国殖民时期及后续越南独立后均主张主权。中国此次调整被视为对越南实际控制现状的妥协。
三、法理依据与外交平衡
-
避免国际冲突升级
调整线段意在减少中越矛盾,尤其在冷战背景下强化社会主义阵营合作。移除靠近越南海岸的线段,缓解了越南对“家门口主权”的敏感反应。 -
后续影响
线段调整导致中国在北部湾损失约1000平方公里主张海域,但也为后续中越2000年《北部湾划界协定》奠定基础。当前9段线维持了南海主体权益主张的完整性。
此调整体现了特定历史阶段中国在外交战略与领土主张间的平衡选择,核心目的是通过局部让步换取地缘政治合作,同时保留南海大部分海域的法理主张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