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商家不发货通过12315投诉后,消费者可主张赔偿,但具体赔偿标准需根据商家行为性质确定。以下是综合分析:
一、赔偿标准
-
一般违约情形
- 若商家因缺货、物流延迟等客观原因未按时发货(不构成欺诈),通常需按支付价款的10%-15%赔偿,或按平台规则支付成交金额5%的违约金(最低5元,最高100元)。
- 消费者还可要求商家继续履行发货义务或全额退款。
-
欺诈行为情形
- 若商家明知无货仍虚假销售、恶意拖延发货,构成欺诈的,消费者可要求三倍赔偿(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 三倍赔偿金额为商品价款的三倍,不足500元时按500元计算。
二、12315投诉处理流程
-
协商阶段
- 12315接到投诉后,会组织消费者与商家协商退款或赔偿方案。
- 建议消费者主动联系商家并保留聊天记录、订单凭证等证据。
-
行政介入
- 若协商无果,12315将转交工商部门调查。若查实商家违法,工商部门可强制要求商家退款、赔偿,甚至处以罚款、吊销执照等处罚。
-
其他救济途径
- 若12315调解无效,消费者可向法院起诉,主张违约金或三倍赔偿。
三、注意事项
- 证据保存:需保留订单记录、付款凭证、沟通记录等,以证明商家违约或欺诈行为。
- 时效性:建议在商家明确拒绝履约后尽快投诉,避免超过法定维权期限。
综上,12315投诉可推动赔偿,但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用法律条款。建议优先协商,协商不成时通过行政或司法途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