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已经再次进行了调整。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这一标准提高了20元,达到了每人每月143元。这意味着,对于那些依赖于基础养老金的农村老人来说,他们至少可以领取到这个数额的养老金。
实际领取金额会因地区而异,因为各地还会根据自身的财政状况提供额外的地方补贴。例如,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如上海,农民的基础养老金标准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了1490元/月。而在北京,基础养老金的标准为924元/月。即使是在普通省份,如广东、浙江等地,基础养老金的标准也在200-600元之间不等。
除了基础养老金外,个人账户养老金也是影响最终领取金额的一个重要因素。参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选择不同的缴费档次,缴费越高,年限越长,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也相应越多。因此,具体每位农民每月能领取多少养老金,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个人的缴费情况来确定。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全国最低标准设定为143元,但部分地区通过地方财政的支持,能够提供更高的养老金水平。比如甘肃肃南县县级财政额外补贴40元,使得当地基础养老金达到了283元;江苏常州则加码25元,使本地标准冲上272元。这些措施反映了地方政府对提升农村居民养老保障水平的努力和支持。
2025年农民每月能领取的养老金数额取决于所在地区的具体政策以及个人的缴费情况,但无论如何,全国范围内最低标准的提升无疑为广大农村老年人提供了更坚实的经济支持。如果您想了解特定地区的详细信息,建议查询当地政府部门发布的最新通知或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