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护理并发症
汇报人:[汇报人姓名]日期:[汇报日期]
口腔护理的重要性
- 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
- 去除口臭,增进食欲,提高患者舒适度。
- 观察口腔黏膜、舌苔的变化及有无特殊口腔气味,提供病情变化的动态信息。
适用人群
- 高热、昏迷、危重、禁食、鼻饲:身体机能下降,口腔自洁能力减弱。
- 口腔疾患、术后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因疾病或手术影响,无法正常进行口腔清洁。
并发症
窒息
- 定义:异物滞留在食管、气管或支气管,阻塞呼吸道而引起呼吸困难或发绀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 发生原因
- 为昏迷患者或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行口腔护理时,棉球遗留在口腔,或棉球过湿引起误吸。
- 为有假牙的患者行口腔护理时,操作前未将假牙取出,操作时假牙脱落。
- 为兴奋、躁动、行为紊乱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擦洗的棉球松脱,掉入气管或支气管。
- 临床表现
- 起病急,轻者呛咳、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缺氧、面色发绀。
- 重者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小便失禁、鼻出血、抽搐、昏迷,甚至呼吸停止。
- 预防及处理
- 操作前清点棉球数量,每次擦洗夹一个棉球,操作结束再次核对,检查口腔有无遗留物。
- 清醒患者操作前询问有无假牙;昏迷患者仔细检查牙齿及假牙情况,活动假牙操作前取下存放于有标记的冷水杯中。
- 兴奋、躁动患者尽量在安静时进行口腔护理,取坐位;昏迷、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取侧卧位,棉球不宜过湿,夹取棉球使用弯止血钳。
- 患者出现窒息,迅速有效清除吸入异物,解除呼吸道梗阻。异物进入气管,患者呛咳或呼吸受阻,先用粗针头在环状软骨下 1 - 2cm 处刺入气管,争取时间行气管插管,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吸入性肺炎
- 发生原因:多发生于意识障碍患者,口腔护理的清洁液、口腔内分泌物及呕吐物误人气道。
- 临床表现
- 发热、咳嗽、咳痰、气促及胸痛等,叩诊呈浊音,听诊肺部有湿性哕音。
- 胸部 X 片可见斑片状阴影。
- 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增多。
- 预防及处理
- 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协助患者采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漱口液流入呼吸道。
- 口腔护理所用棉球拧至不滴水,不可过湿;神志不清患者不可漱口,以防误吸。
- 已出现肺炎的患者,根据病情选择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并结合相应临床表现采取对症处理。
口腔粘膜损伤
- 发生原因
- 口腔擦洗过程中,护理人员动作粗暴,裸露的止血钳尖端碰伤口腔粘膜及牙龈,肿瘤患者放疗期、口腔有感染及凝血功能差的患者更易发生。
- 为昏迷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使用开口器协助张口方法不正确或力量不当。
- 漱口液温度或浓度不当,造成口腔黏膜灼伤。
- 临床表现:口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炎症反应、溃疡形成,患者主诉口腔疼痛,颌下可触及淋巴结肿大。
- 预防及处理
- 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止血钳尖端直接触及患者口腔黏膜。
- 对凝血功能机制差、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擦洗过程特别注意避免弯钳触及黏膜及牙龈。
- 对需要使用开口器协助张口的患者,应将开口器包上纱布从臼齿处放入,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使其开口。
- 根据口腔具体情况选择温度、浓度适宜的漱口液。
- 在口腔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口腔黏膜情况。发生口腔黏膜损伤,应用朵贝尔氏液、呋喃西林液 0.1% - 0.2% 双氧水含漱;如有口腔渍疡疼痛时,溃疡面用西瓜霜或锡类散吹敷,必要时可用利多卡因喷雾止痛或洗必泰漱口液直接喷于溃疡面,每日 3 - 4 次抗感染。
口腔及牙龈出血
- 发生原因
- 患有牙龈炎、牙周病的患者,龈沟内皮组织充血,炎性反应使肉芽组织形成,口腔护理对患处刺激易引起血管破裂出血。
- 操作时动作用力过大,易造成口腔及牙龈出血,尤其是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
- 为昏迷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开口器应用不当,造成口腔及牙龈损伤、出血。
- 临床表现:以牙龈出血持续不止为主要症状,出血时间由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出血量约为 20ml - 500ml。
- 预防及处理
- 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细致,对凝血机制差、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擦洗过程防止碰伤黏膜及牙龈。
- 正确使用开口器,从患者臼齿处放入,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强行使其张口。
- 若出现口腔及牙龈出血,止血方法可采用局部止血如明胶海绵、牙周袋内碘酚烧灼或加明胶海绵填塞及敷盖牙周塞治疗剂。必要时进行全身止血治疗,如肌肉注射止血敏,同时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恶心、呕吐
- 发生原因:操作时棉签、血管钳等物品刺激咽喉部,易引起恶心、呕吐。
- 临床表现:恶心为上腹不适,紧迫欲吐的感觉并伴有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如皮肤苍白、流涎、出汗、血压降低及心动过缓等;呕吐物一般为胃内容物,严重呕吐时呕吐物可为胆汁或部分肠内容物。
- 预防及处理
- 擦洗时动作要轻柔,擦舌部和硬腭时不要触及咽喉部,以免引起恶心。
- 止吐药物的应用。常用的有:吗丁啉,口服每次 10mg,每日 3 - 4 次,饭前半小时服;胃复安,口服每次 5mg,每日 3 次,针剂 lOmg / 次,肌内注射。
- 嘱患者深呼吸,以减轻不适。
口腔感染
- 发生原因
- 引起口腔粘膜损伤、口腔及牙龈出血的原因,如病人机体抵抗力下降,营养代谢障碍,年老体弱等,可继发口腔感染。
- 口腔护理清洗不彻底,尤其是颊粘膜皱襞处不易清洗干净,成为细菌生长繁殖的场所。
- 口腔护理用物被污染,治疗操作中无菌技术执行不严格,也易造成口腔感染。
- 临床表现
- 一般感染: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全身出现高热、寒战、脱水、WBC(白细胞)升高、食欲下降等全身中毒症状。
- 腐败坏死性:局部广泛水肿、皮下气肿(捻发音)。全身衰歇、WBC 不高、甚至昏迷、中毒性休克。
- 表浅者晚期可能有波动、颌周及口底主要表现为凹陷性水肿而无波动。
- 预防及处理
- 去除引起口腔粘膜损伤、口腔及牙龈出血的原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及有关预防交叉感染的规定。
- 认真、仔细擦洗,不使污物或残渣留于齿缝内。
- 加强口腔护理用物的消毒管理,确保用物清洁、无菌。
- 对于已发生口腔感染的患者,根据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加强口腔清洁护理,促进感染愈合。
案例分析
- 案例一:某昏迷患者在口腔护理后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经检查发现口腔内遗留一个棉球,诊断为窒息。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成功将棉球咳出,患者症状缓解。
- 案例二:一位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在口腔护理过程中使用了温度过高的漱口液,导致口腔黏膜灼伤。后续给予局部涂抹烫伤膏等处理,同时调整口腔护理方案,患者口腔黏膜逐渐恢复。
- 案例三:一名白血病患者,凝血功能差,在口腔护理时因操作不当导致牙龈出血不止。立即采取局部压迫止血,并使用凝血药物,同时调整护理操作手法,避免再次损伤牙龈。
总结
- 口腔护理并发症种类多样,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与舒适度。
-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操作技能与风险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 针对不同并发症,采取有效的预防及处理措施,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口腔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