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过程中无人投标的行为在法律上称为 流标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搜索结果,处理方式如下:
一、流标的定义与法律依据
-
基本定义
流标是指招标人发出的招标文件有效,但最终没有投标人或投标无效,导致招标程序无法继续进行的现象。
-
法律依据
《招标投标法》第二十八条规定:
-
投标人少于三个的,招标人应当依照本法重新招标;
-
所有投标被否决的,招标人可以重新招标或终止合同。
-
二、处理流标的主要方式
-
重新招标
-
直接重新招标 :在原招标程序基础上,修改招标文件后重新组织招投标;
-
终止后自主采购 :经相关审批单位批准,招标人可自主选择其他采购方式(如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
-
-
终止合同另行委托
若流标导致项目无法按原计划实施,招标人可终止合同,并通过其他合法途径委托供应商。
三、注意事项
-
招标文件审核 :需检查招标条件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限制潜在投标人的条款;
-
时间管理 :流标后应及时处理,避免项目延误或资源浪费;
-
特殊情况处理 :若因客观因素(如潜在投标人不足)导致流标,需提供充分证据申请变更招标方式。
四、补充说明
-
责任追究 :若流标因招标人违规操作导致,需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
后续流程 :重新招标时,建议调整招标范围或条件,以提高投标人参与度。
通过以上方式,招标人可有效应对无人投标的困境,确保项目依法合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