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混肥料的肥效与原料、土壤、作物等多种因素有关,通常在 30-120 天左右,以下是具体分析:
- 原料组成:掺混肥的原料通常为单元肥料或复合肥料,其肥效长短取决于所用原料。如以碳铵为原料,因碳铵肥效期为 15 天左右,所以以此为原料的掺混肥肥效期较短;以氯化铵为原料,氯化铵肥效期 25 天左右,掺混肥肥效也相对较短;以尿素为原料,尿素肥效期 25-45 天,掺混肥肥效则在这个范围左右;如果使用了长效尿素作为原料,其肥效期可长达 110-130 天,那么掺混肥的肥效也会相应延长。
- 生产工艺:一些掺混肥在生产过程中会采用缓释技术,能有效控制养分释放,使肥效延长。如采用聚氨酯包膜尿素等控释技术生产的掺混肥,按照作物的需肥规律,养分分为速效、中效、长效三级释放,肥效可达 120 天左右,能真正做到前期不徒长,后期不脱肥。
- 土壤条件:土壤的酸碱度、保肥性等会影响掺混肥的肥效。在 pH 值范围 5.5-6.5 的土壤中,肥效发挥较好。保肥性好的土壤能保存肥料养分,延长肥效;保肥性差的沙质土壤,在高温多雨条件下,肥料养分容易流失,肥效期会缩短。
- 作物种类:不同作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和需求不同。如生长周期短的蔬菜,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吸收完掺混肥中的养分,肥效表现得相对较短;而生长周期长的果树、林木等,需要长时间的养分供应,掺混肥的肥效会在较长时间内逐步体现。
- 施肥方法:如果将掺混肥作为基肥深施,肥料在土壤中缓慢释放,肥效期较长;若作为追肥,特别是采用叶面喷施等方式,养分能快速被作物吸收,但肥效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如叶面喷施的磷酸二氢钾,一般 1-2 天就能见效,但肥效持续时间为 10-15 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