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地区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冻土层厚等自然条件恶劣,过去树木很难存活,但通过多年努力,如今情况已有所改善,以下是相关介绍:
难以存活的原因
- 气候条件恶劣:那曲市平均海拔超过 4500 米,每年只有两个多月的最佳生长期,漫长的风雪期和土壤冻结期,会导致树苗冻害,难以扎根,新枝木质化程度低。
- 土壤条件差:土壤多为高山草甸、砂石,难以保水保肥,且冻土层厚,不利于树木根系生长。
- 强紫外线辐射:高原的强紫外线会让树叶形成 “生理性抽干”,限制植物生长。
- 风大:大风天气频繁,树苗难以扎根,且容易被吹倒或折断。
提高树木存活率的措施
- 种苗选育:利用大数据技术,大范围进行种质资源筛选和比对,从区内外引进多个品种进行试种,初步筛选出青海云杉、高山柳、班公柳等适生树种。
- 建立气候监测站:依托生态大数据服务平台,全面采集温度、湿度、风速、光照强度、土壤状况及物种生长特性等指标,为科学植树提供数据支持。
- 防风防寒措施:针对紫外线强的情况,采用雾化喷淋模式,增加空气湿度,避免阳光对树木的灼伤;针对土壤地温低、积温不足的情况,用高分子材料做树围,起到积水、防晒作用,还可以吸收太阳辐射转化成热量,为树木根部提温。
树木存活现状
- 试验基地成果显著:2008 年建立的那曲高寒高海拔植树试种 1 号基地内,2008 年种植的高山柳目前已存活 10 多年,个别树木高达 3 米左右;2016 年建立的 2 号基地内,试种的云杉、高山柳、沙棘、北京杨等 4560 株树木成活率达到了 65%。
- 城镇绿化初显成效:“那曲地区城镇植树关键技术研发与绿化模式示范” 项目实施后,在那曲镇学校、机关、街道、公园绿地等处示范推广 850 亩,平均越冬存活率达到 75% 以上,那曲城镇出现了 “小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