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甘鱼被称为“癌鱼”的说法并不准确,可能是由于误解或信息传播的错误导致的。以下将详细解释海甘鱼的名称来源、生物学特征和食用安全性等方面的信息。
海甘鱼的名称来源
名称误传
- 误称来源:海甘鱼在海南被称为“癌鱼”可能是由于误传或信息传播的错误。实际上,海甘鱼的学名是军曹鱼,又称海鲡、海甘草。
- 发音相似:在海南话中,海甘鱼的发音与“还敢说”相似,这也可能是“癌鱼”这一名称的来源之一。
学名解释
海甘鱼的学名是军曹鱼,属于鲈形目、鲹科、军曹鱼属,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鱼类。
海甘鱼的生物学特征
外部形态特征
- 体型和颜色:海甘鱼体延长而近圆柱状,头部平扁而宽。体背部呈灰褐色,腹部灰白色,体侧沿背鳍基部有一黑色纵带,自吻端至尾鳍基也有一条黑色纵带。
- 鳍和鳞:各鳍均呈褐色,但腹鳍边缘及尾鳍上下缘为白色。体被小圆鳞,埋在厚皮肤之下。
食性和适温性
- 食性:在自然海区,海甘鱼主要以虾、蟹和头足类为食,虾、蟹、头足类约占食物总量的80%,其次为鱼类。全长1米以上的海甘鱼,则以食鱼为主,鱼占其食物总量的80%。
- 适温性:海甘鱼是热带海水鱼类,不耐低温。胚胎发育适宜水温在24-31℃之间;仔鱼阶段(体重10-15克),水温低至20℃时摄食量明显降低,19℃不摄食,17-18℃活动减弱,16℃开始死亡,22-34℃有明显的索饵活动,当水温升到36℃时,虽有摄食行动,但开始死亡。
分布范围
海甘鱼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水域,包括加勒比海、墨西哥湾、东非、日本、澳大利亚等地。
海甘鱼的食用安全
营养价值
- 蛋白质和矿物质:海甘鱼富含蛋白质、钙、磷、铁、镁等矿物质,这些成分对骨骼健康、血液生成和心脏功能至关重要。
- 不饱和脂肪酸:海甘鱼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如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改善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预防心脏病等疾病。
食用建议
- 健康益处:海甘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适合老年人和儿童食用。
- 过敏风险:尽管海甘鱼营养丰富,但患有过敏性疾病的人群应谨慎食用,以免引发过敏反应。
海甘鱼被称为“癌鱼”的说法并不准确,可能是由于误传或信息传播的错误导致的。海甘鱼学名军曹鱼,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鱼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健康益处。在食用时,建议根据个人健康状况适量摄入,并注意可能的过敏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