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尘治理是城市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方面。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施工扬尘、道路扬尘等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治理方法已难以满足需求。本文将探讨最新的扬尘治理方案、技术、政策和实践案例,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
扬尘治理新方案
环保抑尘剂的应用
环保抑尘剂是一种新型的扬尘治理材料,采用植物纤维改性制成,可自然降解,对生态环境无污染。其通过在裸土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效防风固尘,且抑尘效果可持续1至6个月。
环保抑尘剂的应用不仅解决了传统防尘网覆盖的弊端,还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环保效益,是扬尘治理的一大创新。
AI技术在扬尘治理中的应用
杭州通过构建“移动监测+AI分析+闭环治理”的扬尘污染管控体系,实时监测和分析大量数据,快速锁定扬尘“高值点”,实现扬尘污染问题的精准发现、研判和溯源。
AI技术的引入大大提高了扬尘治理的效率和准确性,特别是在处理大规模、复杂的城市环境时,显示出显著的优势。
扬尘治理技术
封闭式施工和喷淋系统
施工现场采用封闭式施工,设置围挡和喷淋系统,有效减少扬尘扩散。喷淋系统在作业期间持续喷雾降尘,特别是在干燥或多风天气下,降尘效果更为显著。
封闭式施工和喷淋系统是传统的扬尘治理手段,技术成熟且效果显著,但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仍需辅助其他措施以保持效果。
生物抑尘剂的使用
生物抑尘剂由海藻中提取的成分制成,可自然降解,对环境无害。其通过在物料表面形成保护膜,有效捕捉和固定扬尘颗粒,抑尘效果长达6-8个月。
生物抑尘剂不仅环保,而且性价比高,适合大规模应用。其持久的抑尘效果和低成本特性使其成为扬尘治理的新宠。
扬尘治理政策
地方政府的扬尘治理方案
例如,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的《2024年全省房屋市政施工扬尘防治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明确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责任,细化了扬尘防治措施,并提出了智慧监管的具体要求。
地方政府通过制定详细的方案和标准,强化监管和执法力度,推动扬尘治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升了整体治理水平。
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
国家层面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也为扬尘治理提供了法律保障。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对扬尘治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实施细则。
法律法规的完善为扬尘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确保了治理措施的落实和执行力度,推动了扬尘治理工作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扬尘治理实践案例
绿色施工和智能化工地建设
例如,北京园博创新中心项目通过设置围挡、喷淋系统、封闭式垃圾中转站等措施,实现了施工现场的扬尘有效控制。绿色施工和智能化工地建设不仅提升了施工环境,还减少了扬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体现了现代施工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水平。
多部门联动治理
例如,高安市通过多部门协同管理,加强对车辆运输的监管,使用智能监控系统和机械化清洁设备,有效减少了道路扬尘。多部门联动治理模式提高了扬尘治理的综合效果,通过各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提升了治理效率。
扬尘治理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手段。通过环保抑尘剂、AI技术、封闭式施工、生物抑尘剂等创新方法,结合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法律法规的保障,以及多部门联动的实践案例,扬尘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扬尘治理将更加高效、环保和可持续。
扬尘治理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扬尘治理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利用抑尘技术:
- 生物纳膜抑尘技术:通过在物料表面形成一层薄膜,阻止粉尘颗粒的飞扬。
- 云雾抑尘技术:通过喷洒细水雾,增加空气湿度,使粉尘颗粒沉降。
- 湿式收尘技术:通过喷水或雾化水,捕捉和回收粉尘颗粒。
-
洒水和绿化:
- 在建筑工地和道路两旁多洒水,保持地面湿润,减少扬尘。
- 在道路两旁植树造林,增加绿化覆盖率,减少裸露地面,降低扬尘。
-
增加墙面粗糙性:
- 在立交桥等建筑物的墙面上增加粗糙材料,帮助滞留尘粒,减少扬尘。
-
减少屋顶粉尘:
- 清理城市楼房屋顶的积尘和废物,并在屋顶铺设碎石层,起到吸尘和降温的作用,减少扬尘。
-
施工工地扬尘治理:
- 封闭围挡:施工现场必须设置封闭的围挡,防止扬尘扩散。
- 道路硬化:施工场区的主要道路应进行硬化处理,并采取洒水压尘措施。
- 裸露地面覆盖:对施工现场内的裸露地面、土方等进行覆盖,防止扬尘。
- 运输车辆管理:运输车辆必须密闭或遮盖,防止沿路遗撒。
- 湿法作业:在土方作业时,采用喷水湿润沙土等措施,减少扬尘产生。
-
智慧监管:
- 通过安装扬尘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设备,实时监测扬尘污染情况,提升监管效能。
-
综合施策:
- 结合多种措施,如推广绿色施工、使用新能源车辆、加强执法检查等,全面提升扬尘治理水平。
扬尘治理设备的选择和维护要点
扬尘治理设备的选择和维护是确保其有效运行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关于扬尘治理设备选择和维护的要点:
扬尘治理设备的选择要点
-
明确需求和目标:
- 分析扬尘的主要来源和特性,确定需要控制的粉尘类型和浓度。
- 了解环保法规和标准,确保所选设备能够满足排放要求。
-
设备类型和特点:
- 洒水车:适用于地面洒水降尘,适合干燥地区。
- 喷雾炮:安装在高处,适用于空中扬尘控制,适合多风地区。
- 围挡喷淋:安装在工地围挡上,减少扬尘外溢。
- 湿式除尘器:适用于车间内部,对空气中的扬尘进行湿式除尘。
-
工程规模和环境条件:
- 根据工地规模确定设备数量和类型。
- 考虑气候、地形等环境条件,选择适合的设备。
-
预算和操作维护:
- 根据项目预算选择性价比高的设备。
- 选择易于操作和维护的设备,降低使用成本。
-
厂家信誉和技术支持:
- 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确保质量和售后服务。
- 了解厂家的技术实力和售后服务政策。
扬尘治理设备的维护要点
-
定期清洁设备:
- 清除设备表面和内部的粉尘和杂物,确保正常运行。
-
更换滤芯和零部件:
- 定期更换滤芯、滤袋等易损件,保持设备的除尘效果。
- 检查并更换磨损的零部件,如电机、传动装置等。
-
检查设备运行状态:
- 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性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故障。
- 确保设备的电气和机械部件正常工作。
-
设备安全:
- 在维护过程中注意设备安全,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的安全事故。
- 确保设备接地良好,防止电气故障。
-
环境要求:
- 保持设备周围环境清洁,避免粉尘和杂物堆积。
- 确保设备安装在通风良好、无强电磁干扰的地方。
-
记录和维护计划:
- 建立设备维护记录,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 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确保维护工作有序进行。
扬尘治理方案的有效性评估标准
扬尘治理方案的有效性评估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1. 扬尘浓度监测
- 指标:PM10、PM2.5等颗粒物浓度。
- 方法:设置扬尘监测点,定期采集空气样本进行检测,并与国家和地方的空气质量标准进行对比。
2. 施工现场管理情况
- 指标:围挡设置、场地覆盖、洒水降尘、车辆冲洗等。
- 方法:定期检查施工现场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评估其规范性和有效性,并详细记录检查情况。
3. 公众满意度调查
- 指标:居民对扬尘治理措施的满意度。
- 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社区座谈等形式收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治理效果。
4. 治理措施落实情况
- 指标:各项治理措施的执行情况。
- 方法:定期检查施工单位对扬尘治理措施的落实情况,评估其执行能力,并针对未达标措施制定整改计划。
5. 环保知识培训效果
- 指标: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和知识掌握情况。
- 方法:通过考试或实地考察评估施工人员对扬尘治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6. 方案合规性评估
- 指标:方案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要求。
- 方法:检查方案中的措施是否全面、合理,并能够有效应对扬尘污染问题。
7. 技术可行性评估
- 指标:扬尘治理技术的可行性。
- 方法:评估方案中所提出的设备、材料和工艺等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8. 执行力评估
- 指标:方案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
- 方法:考察方案中的责任分工、工作流程、监督机制等,确保方案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有效执行。
9. 监测与评估
- 指标:扬尘治理指标和标准的达成情况。
- 方法:根据方案中确定的指标和标准,对治理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采取现场检查、数据收集、样品测试等方式。
10. 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 指标: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 方法:评估方案中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