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立陶宛的外交关系因台湾问题持续恶化,中方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以下是关键事件及措施梳理:
一、外交关系降级与断交
-
外交降级
- 2021年立陶宛批准设立“台湾代表处”后,中方宣布将两国外交关系由大使级降为代办级,并召回驻立大使,要求立陶宛驻华大使离境。
- 2025年3月,中方进一步将外交关系降至代办级,被国际专家视为“外交关系的严重倒退”。
-
经济合作中断
- 中国停止与立陶宛的“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并中断所有双边经济合作,导致立陶宛面临470亿欧元外债压力。
- 中方采取“歧视性贸易措施”,欧盟为此在世贸组织起诉中国,但未获多数支持。
二、立陶宛的后果与欧盟反应
-
立陶宛经济困境
- 失去中国市场后,立陶宛农业、渔业出口受阻,叠加能源政策失误(如拆除核电站),经济陷入衰退。
-
欧盟内部矛盾
- 欧盟试图审查对华投资,但27国中26国未予支持,仅立陶宛坚持对抗立场。
三、中方立场与后续影响
- 中方强调立陶宛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在先,反制措施属正当回应。
- 事件反映欧盟对华政策分歧,多数成员国不愿因立陶宛问题与中国全面对抗。
综上,中方通过外交降级和经济反制明确立场,而立陶宛因政治挑衅承受多重代价,欧盟亦未形成统一对华施压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