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已浇筑的离析混凝土,处理方案需根据离析程度和结构影响综合判断,具体措施如下:
一、离析程度评估与初步处理
-
轻微离析
若离析现象较轻,可现场调整:
-
倒掉运输车中上部多余水分;
-
加入适量水泥、干水泥砂浆或外加剂,充分搅拌至均匀。
-
注意避免二次离析,确保新拌合物充分拌合。
-
-
严重离析
若出现骨料分层、表面龟裂或钢筋外露,需采取更彻底措施:
-
结构修复 :
-
楼板类结构需拆除开裂部分,清理基层后重新浇筑;
-
剪力墙等承重结构建议整体拆除后重建。
-
-
表面修补 :
- 清除表面松散离析物后,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灌浆或整体浇筑。
-
二、施工注意事项与预防措施
-
源头控制 :
-
严格把控骨料级配,避免粒径过大或级配不良;
-
砂石含水量过高时,延长搅拌时间或增加粉煤灰等掺合料。
-
-
施工规范 :
-
搅拌时控制摊落度,避免离析;
-
浇筑后及时振捣密实,减少表面裂缝。
-
-
材料管理 :
-
严查粗集料含泥量、砂率等指标,确保符合规范;
-
使用矿物掺合料或引气剂降低离析风险。
-
三、经济性与可行性考量
-
成本评估 :轻微离析的修补成本较低,但严重离析可能需整体返工,费用较高;
-
进度影响 :重大修复会延长工期,需协调资源优化安排。
总结
处理离析混凝土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方案,优先修复承重结构,轻微问题现场调整,严重时果断返工。同时,加强施工过程控制,从源头预防离析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