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搅拌离析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搅拌、运输、浇筑过程中,由于组成材料之间的粘聚力不足,导致材料相互分离,造成混凝土内部组成和结构不均匀的现象。具体表现为粗骨料下沉,砂浆上浮,导致混凝土硬化后出现蜂窝、麻面、薄弱夹层等质量缺陷。
混凝土离析的主要原因
-
水灰比过大 :水灰比指水与水泥的质量比。当水灰比过大时,混凝土会变得稀薄,并且易于在振动过程中发生离析。过量的水分会使混凝土中的材料分离,导致大颗粒骨料下沉到底部,而水泥糊浆则上浮到表面。
-
骨料级配差 :如果骨料配合不合理,比如粗骨料过多或过少,或者细骨料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导致离析现象的发生。粗骨料过多会增加混凝土的粘稠性,使得混凝土在振动过程中更容易分离;细骨料过多则会减少混凝土的粘结性,导致离析现象的发生。
-
施工方式不当 :在搅拌、运输、浇注和振动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如搅拌时间过长、搅拌速度过快,或者浇注高度过大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发生离析。
-
温度和湿度相关因素 :高温会加快混凝土的凝固和固化速度,导致糊浆浓稠度降低,而低温则会延缓混凝土的凝固速度,导致混凝土离析。干燥的环境也会使混凝土迅速失去水分,进而引起离析。
-
水泥质量变化 :水泥细度的变化、含碱量的变化以及保管与存放时间的长短都会影响混凝土的粘聚性和流动性,从而可能导致离析。
-
外加剂使用不当 :减水剂掺量过大或过小,以及粉煤灰等掺合料的质量不稳定,都可能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导致离析。
-
骨料质量问题 :粗骨料的粒径过大、级配不合理,细骨料中杂质过多或含水率过高,以及含泥量过大,都会影响混凝土的粘结性,导致离析。
预防和处理措施
-
控制水灰比 :合理控制水灰比,避免过大的水灰比导致混凝土过于稀薄,易于发生离析。
-
优化骨料级配 :合理配合粗骨料和细骨料,确保骨料级配合理,避免因骨料比例不当导致的离析。
-
规范施工操作 :在搅拌、运输、浇注和振动过程中,严格控制操作时间和速度,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离析。
-
考虑环境因素 :根据施工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合理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方法,避免因环境因素导致的离析。
-
保证水泥质量 :选择质量稳定的水泥,控制水泥细度和含碱量,合理存放水泥,避免因水泥质量问题导致的离析。
-
合理使用外加剂 :根据混凝土的实际情况,合理掺加减水剂和粉煤灰等掺合料,避免因外加剂使用不当导致的离析。
-
严格筛选骨料 :确保骨料的粒径适中,级配合理,含泥量低,避免因骨料质量问题导致的离析。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处理混凝土搅拌离析问题,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