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强检计量器具是指不属于强制检定范围的计量器具,其检定和管理由使用单位自行决定。了解非强检计量器具的种类、应用领域和管理方式,有助于更好地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非强检计量器具的定义
定义
非强检计量器具是指不属于强制检定范围的计量器具,其检定和管理由使用单位自行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非强检计量器具包括除强制检定计量器具以外的其他依法管理的计量标准和工作计量器具。
范围
非强检计量器具的范围广泛,涵盖了化工、医药、食品、航空、电力、石油等多个行业。常见的非强检计量器具包括血压计、电压表、电流表、电阻表等。
非强检计量器具的应用领域
医疗卫生
在医疗卫生领域,非强检计量器具包括高频电刀、心脏除颤仪、呼吸机、激光美容器、人体秤等。这些器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领域使用的非强检计量器具主要包括水质监测仪、气体分析仪等,用于监测环境质量,确保污染物排放符合标准。
科研教育
在科研和教育领域,非强检计量器具如光谱仪、色谱仪、显微镜等,用于科学实验和研究,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贸易结算
贸易结算领域使用的非强检计量器具包括电子秤、电能表等,用于测量和记录商品的重量和电量,确保交易的公平性。
非强检计量器具的管理
自主管理
根据《关于企业使用的非强检计量器具由企业依法自主管理的公告》,非强检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和检定方式由企业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行确定。
检定方式
非强检计量器具的检定方式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检定,也可以送至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企业可以根据生产和科研需要选择合适的检定方式。
记录管理
企业应对非强检计量器具的检定情况进行记录,包括检定时间、检定周期、检定单位等信息,以便于内部管理和外部审核。
非强检计量器具种类繁多,应用广泛,其管理方式灵活,由使用单位自行决定检定周期和方式。了解这些器具的定义、应用领域和管理方式,有助于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非强检计量器在哪些行业或领域有广泛应用
非强检计量器具在多个行业和领域有广泛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医疗卫生领域:
- 非强检医用计量器具:如高频电刀、心脏除颤仪、呼吸机、麻醉呼吸机、微量注射泵、输液泵、培养箱、婴儿培养箱、人体秤、酶标分析仪、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血凝分析仪、血氧仪、生物安全柜等。这些器具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
企业生产管理:
- 生产工艺过程和产品质量控制:非强检计量器具在原材料配比、消耗、工艺参数监控、产品质量指标检测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企业根据自身需求,自主确定检定周期和检定方式,以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
轨道交通行业:
- 高精度测量设备:如测力轮对标定试验机等,用于机车车轮组合件的多点多方向检测,确保抗压性能达标。这些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轨道交通设备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
科学研究:
- 科研实验设备:非强检计量器具在科研实验中用于各种参数的测量和校准,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科研机构根据实验需求,自主管理和检定这些计量器具。
非强检计量器的检定周期是多久
非强制检定(非强检)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由使用单位根据实际需要自行确定,但需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检定规程的要求。
非强检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的确定依据
- 使用环境和频率:根据计量器具的使用环境、频率以及对生产流程的影响程度来设定检定周期,常见的周期为3个月、6个月或12个月,一般不超过1年。
- 法律法规要求:虽然非强检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由使用单位自行确定,但仍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和溯源性。
非强检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的建议
- 一般建议:对于常用的计量器具,如电子秤、温度计等,建议每年进行一次检定;对于不常用的计量器具,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检定周期,但应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特殊情况: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计量器具,如压力表、流量计等,可能需要根据使用情况和行业规定进行更频繁的检定,以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非强检计量器的校准方法有哪些
非强检计量器具的校准方法可以根据器具的类型和使用需求来确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校准方法:
-
外观检查:检查器具的外观是否完好,附件是否齐全,旋钮等调节装置是否灵活有效,测量工具是否有变形或明显磨损。
-
示值误差(精确度)检查:使用标准试件进行测量,对照标准值,检查误差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确保计量仪表在非测试状态下的示值为零,测量工具的零位准确,刻度清晰。
-
标准试件校准:对于某些专用仪器,如电动击实仪、CBR试验装置等,需按照特定的校准方法进行校准。例如,电动击实仪的校准包括击实锤质量、击实锤落高、击实锤锤头直径等项目的校准。
-
环境条件控制:校准应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如温度、湿度等,以确保校准结果的准确性。
-
使用校准器具:根据器具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校准器具,如游标卡尺、电子天平、钢直尺、塞尺等。
-
记录和审核:校准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校准数据和结果,校准记录需由技术负责人审核并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