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的饮用水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方式获取,水源分布及利用情况如下:
一、地表河流供水
- 三大主要河流
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是海南岛的主要淡水来源。其中,南渡江作为海南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覆盖全岛近一半区域,为海口等地的核心水源。 - 水系特点
海南岛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中部五指山等山脉形成天然蓄水池,降水通过154条独立河流汇集至下游,支撑全岛近千万人口的用水需求。
二、水库蓄水工程
- 区域性水库
赤田水库(三亚主要水源)和大隆洞水库(崖城水源)通过截流天然径流实现供水,例如赤田水库89%的水量来自保亭县的藤桥河。 - 调蓄功能
水库在雨季蓄积雨水,旱季释放水源,缓解季节性缺水问题。
三、地下水资源
- 天然“地下水库”
琼北、东部及西南部地区分布着天然地下淡水层,如万宁英豪半岛的“地下水库”,通过溶洞和孔隙储存过滤后的雨水。 - 海岛淡水透镜体
永暑岛等珊瑚岛礁因独特地质结构形成地下淡水透镜体,可储存并净化雨水,成为可再生淡水资源的重要补充。
四、海水淡化技术
- 应对局部缺水
针对北部沿海地区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海南已建设海水淡化厂,逐步替代跨区域调水方案,保障当地供水稳定性。
总结:海南岛饮用水以地表河流为主(占比最高),配合水库调蓄、地下水开发及海水淡化技术,形成多源互补的供水体系。其中,中部山脉的水源涵养能力和河流分布是资源差异化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