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的历史由来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古代地理与形成
海南岛最早可追溯至约18亿年前的地质活动,其形成与华夏大陆的地质构造密切相关。早古生代时,海南岛与大陆相连,后因地壳运动断裂形成独立岛屿,地形似椭圆形雪梨。
二、秦汉时期的行政归属
-
秦朝时期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海南岛属“象郡之外徼”,为中原王朝的南方边界。
-
西汉时期的行政设置
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设立珠崖郡、儋耳郡,隶属交州刺史管辖,标志着海南岛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元帝初元三年(前46年),因统治困难废除珠崖郡,后设朱卢县,海南岛短暂回归中央政权管辖。
三、三国至明清时期的管理变化
-
三国至南北朝
东吴赤乌年间(约230年)在雷州半岛设珠崖郡,对海南岛进行“遥领”。南朝梁朝时,废除儋耳郡,设立崖州,统于广州。
-
唐宋时期的行政区划
唐朝时,海南岛属岭南道,后分属岭南东道、岭南西道。宋朝时,粤西与海南同属广南西路。
-
明清时期的管辖调整
明朝朱元璋将原广西管辖的粤西、海南划转广东管辖。
四、历史意义与影响
-
版图扩张 :海南岛的纳入使中国疆域扩展至南海,比越南北部的统一早约100年。
-
文化交流 :汉代雷州与海南的贸易往来促进民族融合,宋代两地文化交流进一步深化。
-
流放地功能 :海南岛在唐宋时期为四大流放地之一(如崖州),成为中原文化传播的枢纽。
海南岛的历史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中央政权对边疆的拓展与治理,其早期纳入中国版图为后续的开发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