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是一种通过机器清除体内过多废物和液体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慢性肾脏病和急性肾衰竭患者的治疗。为了确保透析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护理人员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包括透析前的准备工作、透析过程中的护理、透析后的观察以及并发症的处理。
血液透析的基本概念
定义与原理
- 定义:血液透析(Hemodialysis)是一种通过半透膜将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清除体外,然后重新输回体内的治疗方法。
- 原理:血液透析利用弥散、对流、吸附等原理,通过透析器中的空心纤维进行物质交换,清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
适应症与禁忌症
- 适应症:包括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药物中毒等。
- 禁忌症:如严重心衰、严重感染、无法建立血流通路等。
血液透析的护理技术
透析前的准备工作
- 环境准备:保持环境安静,温度、湿度适宜,床铺干净平整。
- 患者评估:了解患者的饮食、体重、出入量、血尿素氮、肌酐等,根据医嘱设置透析时间和超滤量。
- 血管通路建立:选择合适血管,消毒穿刺部位,熟练、轻巧地建立血管通路,并注入首剂肝素量。
透析过程中的护理
- 监测生命体征:每小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记录透析时间、脱水量、肝素用量等。
- 并发症观察: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低血压、失衡综合征、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并及时处理。
透析后的护理
- 测量体重:评估透析效果,若患者血压低时应卧床观察,直至血压稳定。
- 穿刺部位护理:穿刺部位压迫止血力量适中,按压10~15分钟,防止出血和感染。
- 心理支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关怀,帮助患者积极面对治疗和生活。
血液透析的并发症处理
低血压
- 原因:体液排出过多、血容量不足、过敏反应等。
- 处理措施:减慢血流速度、补充生理盐水、应用高渗葡萄糖等。
贫血
- 原因:铁缺乏、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微炎症状态等。
- 处理措施:补充铁剂、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
感染
- 原因: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穿刺部位感染等。
- 处理措施:保持导管通畅、定期更换敷料、及时引流及抗感染治疗。
血液透析的病人教育
饮食指导
- 优质蛋白质:多吃牛奶、鸡蛋、瘦肉等优质蛋白质,每日摄入量应为1.2~1.5克/千克体重。
- 控制水分和钠盐摄入:限制水分摄入,每日总摄入量应等于尿量再增加500ml,控制钠盐摄入,每日摄入量一般为3~5克。
心理护理
- 建立信任关系:主动关心患者,耐心解释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治疗过程,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提供情感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增加生活的乐趣和社会支持。
血液透析是一种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护理人员在透析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掌握透析前的准备工作、透析过程中的护理、透析后的观察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护理人员可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透析效果。同时,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也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血液透析的原理是什么?
血液透析(HD)的原理主要基于半透膜和物质交换,通过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排除多余的水分,来替代肾脏的部分功能。以下是血液透析的关键原理:
-
弥散:这是血液透析中清除溶质的主要机制。溶质依靠浓度梯度从高浓度一侧(血液)向低浓度一侧(透析液)转运。这一过程类似于墨汁在水中的扩散,依赖于溶质分子或微粒自身的不规则运动(布朗运动)。
-
对流:溶质伴随溶剂一起通过半透膜的移动,称为对流。这一过程不受溶质分子量的影响,而是由膜两侧的静水压差驱动,即溶质的牵引作用。
-
吸附:通过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或范德华力,透析膜表面的亲水性基团选择性吸附某些蛋白质、毒物及药物(如β2-微球蛋白、补体、炎性介质等)。所有透析膜表面均带负电荷,吸附能力取决于膜表面负电荷量。
-
超滤:通过渗透和压力差,透析器能够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帮助维持体液平衡。
血液透析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有哪些?
血液透析是一种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适用于多种临床情况。以下是血液透析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的详细说明:
血液透析的适应症
-
急性肾损伤:
- 药物、造影剂等引起的急性肾损伤。
- 肾缺血、急性肾小管坏死等导致的急性肾衰竭。
-
慢性肾衰竭:
- 非糖尿病肾病患者肌酐清除率(Ccr)<10ml/min/1.73m²或血清Cr>707.2μmol/L(8mg/dl)。
- 糖尿病肾病患者Ccr<15ml/min/1.73m²或血Cr>530.4μmol/L(6mg/dl)。
- 伴有严重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患者。
-
药物或毒物中毒:
- 巴比妥类、水杨酸类、甲醇、乙二醇等药物中毒。
- 有机磷、重金属等毒物中毒。
-
其他:
- 严重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 心力衰竭、肺水肿等。
血液透析的禁忌症
-
绝对禁忌症:
- 颅内出血或颅内压增高。
- 药物难以纠正的严重休克。
- 活动性出血或严重出血倾向。
- 严重心肌病变并有难治性心力衰竭。
- 精神障碍不能配合血液透析治疗。
-
相对禁忌症:
- 严重低血压,收缩压<80mmHg。
- 严重心律失常、心肌功能不全。
- 严重感染伴有休克。
- 大手术后3天内或有严重出血倾向。
- 晚期肿瘤患者,预期生存期较短。
- 老年高龄体弱患者,特别是伴有心衰的患者。
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是什么?
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如下:
1. 低血压
- 原因:超滤过大过快、干体重设置过低、心功能不全等。
- 处理方法:暂停超滤,使患者头低位吸氧,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若无法改善,需停止透析。
2. 高血压
- 原因:透析过程中血中肾素活性增高、小分子尿毒症物质清除所致失衡综合征等。
- 处理方法:放松心情,适当降低透析液钠浓度;血压过高时,遵医嘱使用药物干预。
3. 失衡综合征
- 原因:首次透析患者,血液透析后快速溶质清除,导致溶质浓度快速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
- 处理方法:使用低剂量透析,低速度透析,缩短透析时间;严重时立即停止透析,静脉注射高张盐水、葡萄糖液或甘露醇。
4. 肌肉痉挛
- 原因:低血压、低血容量、超滤速度过快、低钠透析液、电解质紊乱等。
- 处理方法:补充高渗葡萄糖或盐水,停超滤,快速输注生理盐水或50%葡萄糖,对痉挛肌肉进行外力挤压按摩。
5. 心律失常
- 原因: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超滤过多过快、透析中低血压等。
- 处理方法:检查血液中的电解质浓度,调整透析液中的电解质浓度;必要时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6. 过敏反应
- 原因:透析器消毒剂(如环氧乙烷)引起的过敏。
- 处理方法:立即停止透析,丢弃管中血液,禁止回输,必要时使用抗组胺药、类固醇激素、肾上腺素进行治疗。
7. 发热
- 原因:致热源反应或感染。
- 处理方法:物理降温,如温热湿毛巾擦拭;药物治疗,如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