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复垦是指通过拆除原有建筑物或构筑物,并对腾退土地实施复垦整治,使其恢复或提升至可利用状态的土地管理行为。具体含义包含以下要点:
一、核心定义
- 拆除与复垦结合
将老旧住宅、废弃宅基地、空心村等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进行拆除,随后通过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建设、土壤改良等措施,将土地恢复为耕地或其他可利用状态。 - 土地用途转化
重点将非耕地转化为耕地,或通过整治达到符合农业生产、生态保护等需求的土地标准。
二、法律原则与依据
- 拆迁的法律要求
拆迁需依法取得许可,依据城市建设规划和政府批准的用地文件实施,并对被拆迁方进行合理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六条)。 - 复垦的法定责任
遵循“谁破坏、谁复垦”原则,复垦义务由造成土地损毁的单位或个人承担;历史遗留或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由县级以上政府组织复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
三、实践意义
- 优化资源配置
腾退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所在村需求后,剩余部分可通过公开交易在省内流转,用于城镇建设,促进城乡土地高效利用。 - 支持乡村振兴
解决农村建设用地闲置问题,助力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城乡协同发展。
四、实施流程
- 包括拆除老旧建筑→土地平整→农田水利规划→土壤培肥→配套设施建设等环节,确保复垦后土地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通过上述机制,拆迁复垦成为协调城乡发展、盘活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兼具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的双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