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点医疗机构代码说明
一、定义与性质
定点医疗机构代码是用于唯一标识特定医疗机构的编码,主要用于医疗保险报销、卫生统计、医疗服务监管等管理场景。该代码由卫生行政部门或相关管理机构编制,具有特定业务领域的唯一性。
二、代码结构
定点医疗机构代码通常为12位,包含以下三部分:
- 标识码:1位大写字母(如“H”代表医院),用于区分机构类型。
- 行政区划代码:6位数字,依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编制,表示医疗机构所在省、市、县级行政区。
- 顺序码:5位数字,同一市级行政区下医疗机构的唯一顺序编号。
示例:代码“H43010401149”中,H为医院标识,430104为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行政区划,01149为该区域的顺序码。
三、应用场景
- 医保报销:用于参保人员就医结算和定点医院费用核验。
- 卫生监管:便于行政部门对医疗服务质量、资源分配等进行统一管理。
- 数据统计:支撑公共卫生服务、医疗资源分布等数据分析。
四、与其他代码的区别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定义:18位字符的全国唯一法人标识,覆盖企业注册、税务等领域。
- 管理主体: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编制,与定点医疗机构代码的卫生系统管理属性不同。
- 社会信用代码
- 组成:包含登记管理部门代码、行政区划码等,用于法人身份识别,与定点医疗机构代码的医保业务定位无直接关联。
五、补充说明
定点医疗机构代码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的信息相关联,但并非许可证上的社会信用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