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口水增多是正常现象,这与拔牙窝内的创面和纱布刺激唾液腺分泌有关。关于拔牙后口水是吐出来还是咽下去,医生的建议如下:
1. 拔牙后口水多,建议咽下去
拔牙后,口腔内会形成血凝块,这是创面愈合的关键。如果反复吐口水,可能会因口腔内负压增高,导致血凝块脱落,从而引发继发性出血或延长愈合时间。
吐口水还可能破坏创面的稳定,增加感染风险,甚至引发“干槽症”(一种拔牙后较严重的并发症)。
2. 吐口水可能带来的风险
- 创面血凝块脱落:吐口水时,口腔内负压可能导致血凝块被吸出,从而引发出血。
- 愈合延迟:血凝块被破坏后,创面暴露,愈合时间会延长。
- 感染风险增加:血凝块的保护作用被破坏后,细菌更容易侵入创面,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3. 其他注意事项
- 避免漱口和刷牙:拔牙后24小时内,不要漱口或刷牙,以免影响血凝块的形成。
- 避免用力吸吮或舔舐伤口:这些动作会刺激口腔,增加唾液分泌,并可能破坏血凝块。
- 保持口腔清洁:可使用抗菌漱口水轻轻漱口,但需在拔牙24小时后进行。
- 注意饮食:选择温和、软糯的食物,避免辛辣、酸性或硬质食物,以免刺激伤口。
4. 特殊情况及应对
如果拔牙后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就医:
- 流口水持续时间较长且伴有明显不适(如疼痛、发热、肿胀等)。
- 出血量较大或持续不止。
- 感觉异常或有感染迹象。
总结
拔牙后建议将口水咽下去,以保护血凝块并促进伤口愈合。同时,注意避免可能影响伤口恢复的行为,如漱口、吐口水、吸吮等。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听从医生的专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