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九段线是中国对南海海域权益边界的一种画法,以九条断续线组成的U形线形式存在,线内区域被称为中国南海。九段线的由来和历史可以追溯到多个历史时期:
- 早期历史 :
-
秦朝时期,中国已对南海部分海域进行了有效管理,象郡就涵盖了现今南海的一部分。
-
西汉时期,中国人民开始在南海航行,并发现珊瑚岛礁,设置了珠崖、儋尔二郡。
- 20世纪初 :
- 民国时期,著名地理学家白眉初提出了“11段线”的概念,将南海诸岛明确划分为中国的领海范围,这一提议得到了国民政府的采纳,并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认可。
- 1947年 :
- 中华民国政府提出了“九段连线”概念,假定从台湾岛开始,以南海诸岛为基点,将南海分成了九个区域,构成了一条环绕南海的线路。
- 1953年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与越南保持友好关系,将11段线调整为九段线,将靠近越南的北部湾划给了越南。
- 20世纪后期至今 :
-
随着南海油气资源的发现,周边国家纷纷提出对南海诸岛的主张,九段线成为了争议焦点。
-
中国政府在提交到联合国相关部门时,再次确认了对九段线的主张。
九段线内的南海海域面积约为210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南海海域的60%。九段线并不是子虚乌有,早在隋唐时期,中国航海者就已到达南海海域,并在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进行渔业、航行和开发等活动,这为九段线的合法性提供了有力证据。
南海九段线的历史悠久,其由来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经过多个历史时期的演变,最终形成了现今的九段线。九段线不仅是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主权的重要声明,也是中国领土完整和名誉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