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里地区是西藏自治区最西端的行政区域,地处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核心地带,具有以下综合特征:
一、地理位置
-
自然地理坐标
东经78°23′40″~86°11′51″,北纬29°40′40″~35°42′55″,东西长约600公里,南北宽约550-680公里,总面积约33.7万平方公里。
-
地形地貌
-
北部为高原湖盆区,中部为高山宽谷区,南部为高山峡谷区,地势自南向北逐级抬升。
-
拥有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喀喇昆仑山脉等多条著名山脉,以及狮泉河、象泉河、噶尔河等80多条河流。
-
-
边境与行政区划
- 东邻那曲市,东南接日喀则市仲巴、萨嘎县,西及西南与印度、尼泊尔及克什米尔地区毗邻,北倚昆仑山脉与新疆喀什、和田地区相邻。下辖普兰、札达、噶尔等7个县,政府驻地为噶尔县狮泉河镇。
二、自然与人文景观
-
自然奇观
-
以“万山之祖”“百川之源”闻名,拥有冈仁布钦峰(神山)、玛旁雍错(圣湖)、可可西里无人区等独特景观。
-
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盐、硼、铝)和清洁能源(水能、地热)。
-
-
人文与宗教
-
是苯教和藏传佛教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的重要发源地,古格王朝遗址和札达土林是代表性历史遗迹。
-
转山、祭山神等宗教活动源于象雄文化,苯教寺庙如古入江寺、普兰科迦寺与藏传佛教寺庙共同构成多元宗教景观。
-
三、经济社会发展
-
资源开发与基础设施
-
矿产资源已探明30多种,盐湖沉积型硼矿储量达97万吨,水能、地热等能源潜力巨大。
-
阿里普兰口岸为国家级二级口岸,扎达县什布奇为传统互市贸易点,边境贸易活跃。
-
-
生态与战略地位
-
被列为国家重要矿产资源储备基地、西部交通物流枢纽、生态安全屏障核心区,承担着面向南亚开放的桥头堡职能。
-
保护古格王国遗址、野生动物(如藏羚羊)与开发旅游资源并重。
-
四、旅游与保护
-
主要景点
-
古格王国遗址、托林寺、札达土林、班公湖等世界级景点吸引大量游客。
-
藏式转山、苯教朝圣活动为特色旅游项目。
-
-
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设立扎达县生态保护站,推动生态旅游与文化保护结合。
阿里地区凭借其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成为西藏文化多样性与生态保护的重要象征,同时承载着连接高原与南亚的地理枢纽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