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低价竞标是违法的,具体违法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违反《招标投标法》相关规定
-
低价评标标准
根据《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二条,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否则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投标。若投标人无法证明其报价合理性(如报价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且无技术或管理优势),评标委员会可依法处理。
-
串通投标的延伸行为
恶意低价竞标常伴随与其他投标人、招标人串通,通过贿赂、胁迫等手段获取中标资格,属于《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二条禁止的相互串通行为。
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
恶意低价竞标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禁止的违法行为,其本质是通过不正当手段排挤竞争对手,扰乱市场秩序。例如:
-
价格欺诈 :以低于成本价中标后通过偷工减料、服务缩水获利;
-
市场支配地位滥用 :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无合理理由以低价销售,可能涉及《反垄断法》。
三、可能引发刑事责任
若恶意低价竞标情节严重(如导致行业垄断、重大财产损失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如《刑法》中关于“低价倾销”或“商业贿赂”的相关规定。
四、法律后果
-
中标无效 :被认定为无效投标后,需重新招标;
-
罚款与赔偿 :可能面临中标项目金额0.5%-10%的罚款,并需赔偿招标人或其他竞标人的损失;
-
信用惩戒 :被列入不良行为记录清单,影响企业招投标资格;
-
刑事责任 :涉及行贿、诈骗等犯罪行为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总结
恶意低价竞标不仅破坏市场竞争环境,还可能引发法律风险。建议企业遵守法律法规,通过提升核心竞争力而非低价竞争获取市场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