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部分人口较多的县:
-
普宁市:广东省辖县级市,由揭阳市代管,2023年户籍人口约247.44万。
-
临泉县:安徽人口第一大县,户籍人口约229.4万。
-
晋江市:属福建泉州,常住人口约230万。
-
桂平市:广西贵港下辖县级市,常住人口约201万。
-
沭阳县:江苏宿迁下辖县,常住人口约197万。
-
博白县:广西玉林下辖县,常住人口约185万。
-
高州市:广东茂名下辖县级市,常住人口约179万。
-
颍上县:安徽阜阳代管县,常住人口约177万。
-
太和县:安徽阜阳下辖县,常住人口约176万。
-
固始县:河南信阳下辖县,常住人口约174万。
中国人口较多的县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一些经济发达的内陆地区。这些县的人口规模庞大,反映了其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吸引力。
普宁市的人口统计数据及特点
普宁市,作为广东省揭阳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近年来在人口发展方面呈现出一系列特点。以下是对普宁市人口统计数据及特点的详细分析:
一、人口统计数据
-
常住人口: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普宁市常住人口为1998619人。这一数据反映了普宁市的人口规模和市场潜力。
-
户籍人口:截至2023年末,普宁市户籍总人口为251.65万人。户籍人口是反映一个地区长期居住人口的重要指标,对于城市规划、公共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城镇化率:2023年,普宁市城镇化率为47.84%。这表明普宁市的城镇化进程正在逐步推进,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
出生与死亡人口:2023年,普宁市出生人口为3.3154万人,死亡人口为1.4627万人。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对于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口特点
-
人口规模较大:普宁市作为广东省的一个重要县级市,拥有近200万的常住人口和超过250万的户籍人口,显示出其人口规模的庞大。
-
城镇化进程加速:近年来,普宁市的城镇化率持续提高,表明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
年龄结构合理: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看,普宁市的年龄结构相对合理,0-14岁、15-59岁和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较为均衡。这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
性别比例平衡:普宁市的性别比例也保持在相对平衡的状态,男性占比51.21%,女性占比48.79%。这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普宁市的人口统计数据及特点反映了该市在人口规模、城镇化进程、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方面的状况。这些数据对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临泉县的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临泉县作为安徽省阜阳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连。以下是对临泉县人口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详细分析:
人口分布
-
总人口: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临泉县常住人口为1658442人。这一数字反映了临泉县作为安徽省人口大县的地位。
-
城乡分布:临泉县的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异。城市区域的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而农村地区则相对分散。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
-
年龄结构:临泉县的人口年龄结构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0-14岁儿童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2.56%,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为63.12%,而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为18.25%。这表明临泉县的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显现。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
经济发展:近年来,临泉县的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发展。2023年,临泉县实现生产总值(GDP)489.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9:24.1:55.0。
-
产业发展:临泉县的三次产业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第一产业以农业为主,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第二产业以工业为主,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均实现了较快增长;第三产业则以服务业为主,市场销售、服务业等行业发展迅速。
-
居民收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临泉县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2023年,临泉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30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08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
社会发展:在社会发展方面,临泉县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同时,临泉县还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
临泉县的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呈现出密切的关联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临泉县的人口分布将更加合理优化,社会经济发展也将迈上新的台阶。
晋江市常住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基础设施建设
晋江市在常住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下是对这两方面的详细归纳:
生活质量
-
经济收入:晋江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185元,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65元,增长9.2%。
-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五连调”,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参保率接近全覆盖。
-
居住环境:住宅小区管理品质提升行动深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加速推进,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同时,市区绿化覆盖率和城乡绿地率不断提高,人均公园面积增加。
-
教育医疗: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和卫技人员数量也有所提升。
基础设施建设
-
交通网络:晋江市持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构建了完善的综合交通网络。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增加,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和铁路营业里程也显著提升。
-
市政设施: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不断提高,人均公园面积达到一定水平。同时,供水、供气等市政公用设施也日益完善,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
-
信息化建设: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晋江市在数字化产业链、5G网络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工业互联网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信息化设施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智能化水平,也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
晋江市在常住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优质、便捷的生活环境。
桂平市民生保障措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桂平市在民生保障措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疗卫生服务
-
医疗保障政策落实:严格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措施,通过“数据找人”的方式,“一对一”进行电话告知或入户宣传讲解,指导协助群众申请依申请医疗救助。2024年已实现医保、民政、大病保险承保公司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参保人员就医报销更加便捷高效。
-
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不断加大卫生健康投入,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医疗设备薄弱等问题。如桂平市人民医院正在冲刺广西第一家县级三甲医院,其增设了第二门诊部,一大批先进医疗设备投入使用;市中医医院外科综合楼已竣工投入使用等。
-
医联体建设成效: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先后分别与市直三家公立医院结成县域医共体,全市县域医共体建设乡镇卫生院参与率达100%。通过医联体建设,补齐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短板,提升了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实现了一般疾病在本市解决,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的目标。
-
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如桂平市人民医院2019年招录的学员在接受规范化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后,将到基层卫生院工作;同时,该市还与多医学生签订定向就业协议,充实基层医疗力量。
二、养老服务
-
居家养老服务:桂平市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落实帮扶干部,出台系列举措,重点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老年人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
-
社区养老服务:积极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如在一些社区设立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等服务。
-
机构养老服务: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同时,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监管,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确保老年人能够在养老机构中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
三、教育服务
-
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例如,新建和改扩建了一批公办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增加了学位供给,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
特殊教育关爱:关注特殊教育群体,如残疾儿童、贫困家庭学生等,为他们提供特殊的教育支持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四、就业与社会保障
-
就业促进:通过举办招聘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积极促进就业创业,增加居民收入。如桂平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相关部门举办“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现场招聘活动,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参保人数不断增加,保障了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五、公共文化体育服务
-
文化设施建设:加大对文化设施的投入,建设了一批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
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在公园、广场、社区等场所建设了大量的体育健身设施,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健身场所,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桂平市在民生保障措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继续努力,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