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存病历是医疗纠纷处理中的重要环节,涉及病历的保管、封存程序、保存期限等方面的规定。以下是关于封存病历的最新时间规定和相关注意事项。
封存病历的法律依据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
- 封存条件:发生医疗纠纷需要封存、启封病历资料的,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进行。
- 封存内容: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原件,也可以是复制件,由医疗机构保管。
- 封存程序:病历尚未完成需要封存的,对已完成病历先行封存;病历按照规定完成后,再对后续完成部分进行封存。医疗机构应当对封存的病历开列封存清单,由医患双方签字或者盖章,各执一份。
- 启封条件:病历封存后医疗纠纷已经解决,或者患者在病历资料封存满3年未再提出解决医疗纠纷要求的,医疗机构可以自行启封。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
- 保存期限:门(急)诊病历由医疗机构保管的,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就诊之日起不少于15年;住院病历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住院出院之日起不少于30年。
- 封存责任: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部门或指定专人负责病历的保存管理工作,确保病历的完整、准确、安全。
封存病历的程序
封存步骤
- 提出申请:患者或家属应向医院医务科提出封存病历的书面申请,并说明封存理由。
- 双方在场:封存病历时,患者或家属应在场,并与医院代表共同清点病历资料。
- 制作清单:双方应共同制作封存病历清单,详细记录封存病历的名称、页数、份数等信息,并由双方签字确认。
- 封存保管:封存的病历应由医院保管,并加盖骑缝章,确保封存完整。
封存注意事项
- 封存所有病历资料:包括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
- 注意封存程序:确保封存过程规范、合法,避免因程序瑕疵导致证据无效。
- 保留相关证据:保留封存病历的申请、清单等书面材料,以备后续使用。
封存病历的保存期限
保存期限规定
- 门(急)诊病历: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就诊之日起不少于15年。
- 住院病历: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住院出院之日起不少于30年。
封存期限的法律依据
-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病历资料封存后医疗纠纷已经解决,或者患者在病历资料封存满3年未再提出解决医疗纠纷要求的,医疗机构可以自行启封。
-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门(急)诊病历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就诊之日起不少于15年;住院病历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住院出院之日起不少于30年。
封存病历的注意事项
法律责任
- 篡改病历的法律后果: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擅自启封、复印或销毁封存的病历资料。擅自启封、复印或销毁病历资料的,将承担法律责任。
- 封存不全的法律责任:未按规定封存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将面临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
患者权益保护
- 封存病历的重要性:封存病历是患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步骤,确保证历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 封存时限的法律依据:封存病历的时限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确保患者在医疗纠纷中有据可依。
封存病历是医疗纠纷处理中的关键环节,涉及法律依据、封存程序、保存期限和注意事项。医疗机构和患者都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确保病历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维护各自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