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止规的校正判断标准是确保测量精度和检测结果有效性的关键。以下将详细介绍通止规的校正方法、判断标准以及维护保养等方面的信息。
通止规的校正判断标准
校正方法
- 准备工作:确保校准环境干净、无尘,工作区域温度稳定在20°C ± 2°C之间。准备合适的标准量具(如标准塞规、标准量尺等)以及精密测量设备,确保所有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 外观检查:对通规和止规进行外观检查,确保它们无裂纹、缺口、严重磨损等影响精度的缺陷。特别注意检查接触面,确保无污垢和划痕,以免影响测量精度。
- 温度控制:校准过程中,温度对通止规的精度影响较大,因此需要确保通止规、标准量具和测量设备处于相同的温度环境。通常,20°C ± 2°C的环境温度最为常见,避免因温差而产生的尺寸误差。
- 标准量具校准:使用经过认证的标准量具对通止规进行校准,首先使用标准塞规检查通规的尺寸,确保它能够顺利通过符合规格的工件。接着,使用标准量尺或其他标准量具检查止规的尺寸,确保其能够有效阻止被测件的通过,验证止规的最大允许尺寸。
- 精度测量:使用高精度测量仪器,逐一测量通规和止规的关键尺寸。对于通规,检查其内径、外径、长度等;对于止规,检查其最小内径或最大外径等关键尺寸。每次测量后,记录数据并与标准量具进行对比,确保两者的精度一致。
- 校准数据分析:校准结束后,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检查通规和止规是否满足标准要求。如果发现偏差,评估偏差范围是否超出容许误差限度。若超出范围,需进一步检查通止规的制造和使用情况。
- 调整或修理:如果校准结果显示通止规的尺寸偏差超出规定容差,应进行必要的调整或修理。对于磨损较严重的通止规,建议送厂重新制造,以确保其符合精度要求。对于轻微偏差,可以通过精密加工进行修复。
- 校准证书:校准完成后,确保为每一组通止规发放校准证书。证书应包括校准日期、校准人员、通止规的具体尺寸、校准结果以及任何偏差数据。这些记录是通止规检定和后续维护的重要依据,确保数据可追溯。
判断标准
- 通规:通规应能够顺利通过符合规格的工件,表明被测工件的尺寸在规定的优良尺寸范围内。
- 止规:止规应能够有效阻止被测工件的通过,验证止规的最大允许尺寸。
- 误差范围:通止规的尺寸偏差应在规定的容差范围内。通常,允许误差范围为0.005mm,在此范围内为合格,若超出此范围,则该通止规应立即停用,送修或报废。
通止规的使用和保养
使用前检查
使用前应先检查塞规测量面,不能有锈迹、锋利的边缘、划痕、黑斑等。塞规的标志应正确清楚,且在周期检定期内,附有检定合格证或标记,或其它足以证明塞规是合格的文件。
使用规范
使用时应顺着孔的轴线插入或拔出,不能倾斜;塞规塞入孔内,不许转动或摇晃塞规。测量时使用的力要尽量小,不允许把塞规用力往孔里推或一边旋转一边往里推。
清洁和维护
使用后应及时清理干净测量部位附着物,存放在规定的量具盒内。生产现场在用的量具应摆放在工艺定置位置,轻拿轻放,以防止磕碰而损坏测量表面。
通止规的校正判断标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校正方法、判断标准以及使用和维护。通过严格的校正步骤和判断标准,可以确保通止规的测量精度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同时,正确的使用和保养也能延长通止规的使用寿命,确保其在生产中的持续可靠性。
